第340章 翻身农奴把歌唱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笨笨的古月字数:1897更新时间:25/07/23 02:26:28
    江南道,苏州,吴县西郊。

    弘文馆州学的选址工地,在经历了一次诡异的“涨潮”冲垮地基、淹死两名匠人的“意外”后,气氛异常紧张。

    工部官员脸色铁青,百骑司的“铁鹞子”如同幽灵般隐在暗处。

    但工程并未停止,反而在羽林卫一个小队的直接护卫下,日夜赶工。粗糙的条石地基重新垒起,比之前更加厚实。

    工地不远处的芦苇荡里,几艘乌篷船鬼祟地靠岸。

    船上跳下几十个手持鱼叉、柴刀、甚至几柄腰刀的汉子,个个面目凶悍,正是受雇于陆氏的“水龙帮”帮众。

    为首的疤脸汉子,是帮主“过江龙”。

    “他娘的!朝廷的狗腿子看得紧!”

    过江龙啐了一口,

    “不过,夜里放把火!烧了那堆木头料子!看他们还怎么盖!

    陆老爷说了,事成之后,每人十贯钱!”

    重赏之下,帮众们眼中凶光闪烁,借着夜色掩护,悄无声息地向堆满木料的工地潜去。

    然而,他们刚摸到木料堆边缘,还没来得及掏出火折子,异变陡生!

    “咻!咻!”

    数支弩箭带着破空声,精准地射穿了冲在最前面几个帮众的咽喉!

    惨叫声刚起便被扼断!

    “有埋伏!”

    过江龙被吓的魂飞魄散,刚想要撤退的时候。

    “杀!”

    震天的怒吼从四面八方响起!

    不是羽林卫的玄甲精兵,而是一群穿着杂乱号衣、手持长矛短刀、甚至还有锄头的汉子。

    为首一人,身材魁梧,手持一杆简陋却打磨得异常锋锐的长矛,正是陈实!

    他身后,是刚刚成军、由附近几个村子寒门子弟和佃户青壮组成的吴县农兵卫第一队。

    “是农兵卫!泥腿子造反了!”

    水龙帮众惊恐大叫道。

    “杀光这些朝廷的狗!”

    过江龙厉声怒吼道,随即挥刀扑向了陈实。

    陈实眼中没有丝毫惧意,低吼一声:“结阵!刺!”

    数十杆长矛在并不算严密的阵型中同时刺出。

    过江龙挥刀格开两杆矛尖,却被侧面刺来的第三杆狠狠扎进肋下。

    剧痛让他动作一滞,陈实抓住机会,手中长矛带着全身的力量,狠狠捅进了过江龙的胸膛。

    “噗嗤!”

    过江龙难以置信地看着胸前透出的矛尖,又看看陈实那张年轻的脸庞,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随后轰然倒地。

    帮主一死,水龙帮众瞬间崩溃,哭爹喊娘地向芦苇荡的方向逃窜。

    农兵卫的汉子们怒吼着追击,虽然队形散乱,却气势如虹。

    暗处,“老鹞”放下手中的强弩,看着在火光和喊杀声中追击溃敌的农兵卫,嘴角勾起一丝冰冷的弧度。

    他对着身边的“铁鹞子”低声道:

    “收网,一个不留。

    脑袋割下来,明天一早,挂到苏州城陆家别业的门楼上。

    署名:‘农兵卫,敬上’。”

    河北道,魏州,元城县衙。

    新任东乡里正李茂,穿着浆洗得发白的里正号服,腰杆挺得笔直。

    他面前,站着几个面色不善、穿着绸缎的崔氏旁支管事。

    地上,摊着几份崭新的田契。

    正是官府发还给他、以及他代为分发下去的,那些被崔氏巧取豪夺的寒门小户和佃户的田契。

    “李茂!你好大的胆子!”

    为首的崔管事指着李茂鼻子骂道,

    “这些田,是崔家祖产!你敢动?

    识相的赶紧把田契交出来!否则......”

    “否则怎样?”李茂的声音不高,却异常沉稳。

    他不再是那个在破庙里瑟瑟发抖的落魄乡绅。

    他身后,站着几名同样穿着号衣、手持水火棍的年轻里役,都是附近村子推举出来的寒门子弟,眼神警惕。

    更远处,还能看到一小队穿着皮甲、挎着腰刀的县农兵卫在巡逻。

    “否则让你这狗屁里正当不成!让你全家......”

    “啪!”

    李茂猛地一拍桌子,打断了崔管事的威胁。

    他拿起一份盖着刺史府大印的文书,声音铿锵的说道:

    “此乃朝廷清丈令后重新核发的田契!盖着州府大印!

    上面写的清清楚楚,田主是谁!

    崔家若对此有异议,自可去州衙、去长安,击鼓鸣冤!

    再敢在此咆哮公堂,威胁朝廷命吏,煽动乡里......”

    他冷冷地扫了一眼那几个管事,

    “按刺史张大人令,煽动抗拒新政者,可就地锁拿!

    尔等,想试试张大人刀的锋利吗?”

    提到“张巡”和“刀”,那几个崔管事顿时像被掐住了脖子,脸色煞白。

    张巡在元城连斩崔氏管事、抄没隐匿田产的酷烈手段,早已让他们胆寒。

    如今这李茂,分明是仗着朝廷的势,张巡的刀。

    “你......你等着!”

    崔管事撂下一句毫无底气的狠话,带着人灰溜溜地走了。

    看着崔氏的人消失在衙门口,李茂才缓缓松开紧握的拳头,手心全是汗。

    他回头看了看身后那几个同样紧张却挺直了腰板的年轻里役,又看了看远处巡逻的农兵卫,一股混杂着辛酸与自豪的热流涌上眼眶。

    他走到衙门口,望着长安的方向,深深一揖。

    这一次,不是为了活命,而是为了这份被赋予的、守护乡里的责任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