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祸事起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诸神不语字数:2861更新时间:25/09/04 06:12:41
    盛京城。

    持续近半年的西北战事终于告捷。

    大战得胜的军报八百里加急送入朝廷。

    随着战报而来的,附有另一则消息。

    ——这是一个噩耗。

    镇国大将军斩下敌军主将头颅后。

    在大营里设下庆功宴,犒赏麾下的一众骁勇将领。

    就是这一场庆功宴,导致包括镇国大将军在内的十几名将领中毒身亡。

    后经永裕关的郡守和赵将军联合调查下得知。

    他们的酒水中被人下了剧毒。

    有人亲眼所见,在那场宴席中,镇国大将军在永裕关豢养的外室女前来营中探望。

    而这名女子的身份竟是敌国细作。

    将士们酒里的毒正是她在后厨所下。

    此消息传回京城,朝堂上一片哗然。

    皇帝龙颜大怒,拍案而起。

    “朕如此信任镇国大将军,他竟做出这等糊涂事。”

    “还引狼入室,让敌国细作有机可乘,折损我朝有功之将,实乃罪不可恕!”

    大臣们纷纷跪地。

    户部尚书手执笏板启奏‌。

    “陛下息怒!镇国将军虽有战功,却因私废公,酿成此等大祸,需严惩以正国法!其罪当诛九....”

    燕王轩辕啄及时出声打断他的话。

    “父皇,此事尚有疑点。那女子既是敌国细作,为何偏选庆功宴动手?”

    “且十几位将领同时中毒,下毒手法绝非寻常,恐背后另有主使。”

    工部郎中随后出列。

    “臣附议,镇国大将军刚打退敌军,且已不幸身亡。”

    “若不彻查清楚就将其定罪,实为不妥。”

    皇帝怒目扫过群臣,手指重重敲击御案。

    “疑点?不妥?十几员大将尸骨未寒,永裕关的郡守已查明真相。”

    “镇国将军贪图享乐,在镇守边关期间豢养女子,此其一。”

    “识人不明,竟与包藏祸心的细作往来,此其二。”

    “治下不严,军营重地岂可任由女子出入,此其三。”

    “因他一人之错,害死十几名有功之将更是首要之罪!”

    “该当剥夺其生前爵位,查抄镇国公府,家产充公。”

    “其家眷流放三千里,永不得回京。”

    “并昭告天下其罪行,以儆效尤,慰籍忠魂,整肃朝纲,杜绝此类祸国殃民之事再发。”

    话音刚落,兵部尚书突然出列,叩首道。

    “陛下三思!镇国将军镇守西北期间,屡破强敌,此次大捷更是挫败了敌国南下的野心。”

    “若骤然严惩其家眷,恐寒了边关将士之心。”

    此时,一直沉默的七皇子睿王躬身行礼。

    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狠毒。

    “父皇,儿臣以为,镇国大将军之罪,已非简单惩处所能了结。”

    他抬眸,目光锐利如鹰,扫过殿内群臣。

    “养外室、纳细作,此乃通敌之嫌;”

    “治军不严、致将领殒命,此乃渎职之罪。”

    “二者叠加,动摇国本,若不严惩,何以震慑宵小,何以告慰死难将士在天之灵?”

    九皇子燕王上前一步,冷哼一声。

    “七哥这话听着冠冕堂皇,实则字字都在赶尽杀绝!”

    “镇国将军尸骨未寒,你便急于定他通敌之罪,莫非是怕夜长梦多,查出名堂来?”

    睿王面色不变,淡淡回视。

    “九弟何出此言?国法面前,岂容私情?我不过是依罪论刑,何来‘赶尽杀绝’之说?”

    “依罪论刑?”燕王猛地提高声音,目光如炬扫向皇帝。

    “父皇明鉴!七哥口口声声说要告慰将士,却对案情中的疑点视而不见。”

    “那永裕关联合调查的赵将军,根本就是七哥安插在西北的亲信!”

    “他呈上的‘真相’,焉知不是七哥授意的一面之词?”

    此言一出,朝堂上下陷入怪异的安静。

    此事俨然变成了两王相争。

    睿王瞳孔微缩,厉声反驳。

    “燕王休要血口喷人!赵将军是父皇金口玉言批准去往西北军营,与我何干?”

    “你这般污蔑,是想为镇国将军开脱,还是想构陷本王?”

    “构陷?”燕王冷笑一声。

    “赵将军难道不是你推荐去往西北军营的?”

    “他是你母族家中子弟,这些年你一直全力栽培,满朝文武都知晓此事。”

    “他经手的调查,如何能让人信服?”

    睿王脸色终于沉了下来,向前一步叩首道。

    “父皇,燕王此乃栽赃!赵将军是儿臣表亲不假,镇国大将军更是燕王舅父。”

    “试问哪个皇子没有母族外戚,怎可与国事混为一谈?”

    “他分明是借此由头扰乱朝纲,儿臣恳请父皇彻查燕王,还儿臣清白!”

    “谁要你清白?”

    燕王也跪了下来,与睿王并排伏在地上。

    “儿臣只求父皇派无关之人重查此案。”

    “若此事与赵将军和七哥无关,儿臣甘愿领罚!”

    “可若是七哥借细作之手除掉镇国将军。”

    “再嫁祸其罪,那便是狼子野心,罪该万死!”

    两王针锋相对,眼里的恨意都能碰撞出火花。

    一个咬定对方构陷,一个力证调查不公。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两个儿子,又扫过神色各异的群臣,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手指在御案上反复敲击,殿内的空气仿佛凝固一般。

    无人敢出声打破这令人窒息的沉默。

    良久,龙椅上传来皇帝威严的旨意。

    “传旨:镇国大将军罪名确凿,剥夺一切爵位,抄没家产。”

    “镇国公府男子即刻打入天牢,秋后处斩;”

    “十岁以下幼童随府中女眷一同流放南岭烟瘴之地,贬为贱籍!”

    旨意既下,殿内一片死寂。

    燕王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这一刻,他恨自己不够狠。

    这一刻,他庆幸陆承祖和陆沉不在京城。

    哪知睿王这时再次启奏。

    “父皇,据儿臣所知,镇国公府的两位嫡子皆不在京城,”

    睿王躬身道,语气带着刻意的恭敬。

    “世子陆承祖现于南阳州府治理水患工事,次子陆沉据说游历未归。”

    “此二人若逃脱惩处,恐日后借‘为父翻案’之名勾结势力,成为隐患。”

    皇帝眉头微蹙。

    “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置?”

    “儿臣请旨,即刻下海捕文书,命各地官府缉拿二人。”

    睿王抬眸,眼底闪过一丝冷光。

    “若陆承祖敢在官府抗命,便令当地官员将就地拿下。“

    “陆沉若隐匿行踪,可悬赏通缉。”

    “务必将二人押解回京,与府中男丁一同待斩,以绝后患。”

    燕王猛地抬头怒斥。

    “睿王好歹毒的心思!且不说他们未涉此案,陆世子更是去南方帮助治理水患。”

    “南方年年洪涝灾害,朝廷不仅没拨款赈灾,更是没有官员肯南下查询地方灾情。”

    “陆世子担此事关民生的重任,你却要在这时候断他后路,置南阳数十万百姓于不顾!”

    燕王胸口剧烈起伏,声音因愤怒而发颤。

    “南阳州府盼了多少年才盼来治理水利工事的朝中官员。”

    “若此时缉拿陆承祖,工事必然停滞。”

    “届时洪水复来,死伤无数,这笔账该算在谁头上?”

    睿王面色不变,淡淡反驳。

    “九弟本末倒置!国法家规在前,民生之事在后。”

    “若放虎归山,日后祸乱朝纲,波及的何止南阳一地?”

    龙椅上的皇帝微微皱眉,出声说道。

    “睿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心所向才是国之根本。”

    皇帝目光平和却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陆承祖虽有律法在身之罪,可他于南阳治水之功亦不可没。”

    “当下南阳百姓正盼着水利工事能早日完工,免受洪水之苦。”

    “若此时将他缉拿,民心必然大乱,治水之事无人主持。”

    “百姓的希望破灭,届时南阳恐生大乱,此事——暂且搁置。”

    燕王听后,神色稍缓。

    迫于无奈,只能保下一个是一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