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吃肉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钓雪寒江字数:2215更新时间:25/08/01 06:30:31
    “这是?”

    张老三吃惊,今日也不是发工钱的日子啊。

    钱袋子打开,里面不仅有六串铜钱,还有一个银白色的银元。

    “这是!”

    结巴了,张老三结巴了,“银元,这是一枚银元?”

    银元,这是一枚银元啊,就是一两银子,是一千个铜板。

    “还有六百个铜板,怎么这么多?”

    “原本只有六百个铜板的,三百文是我三个月的工钱,还有三百文是---”

    说到此处,张氏有些结巴了,好一会才道:“听主管说是年终奖,就是过年发给员工的奖励,是一个月工钱。”

    “那这银元?”

    “这是此次辽东大捷,妇女救助会给到慈济院的奖励,我们这些厨娘一人一个银元!”

    张老三心脏怦怦乱跳,好家伙,一个银元,等于媳妇三个月工钱还多啊。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此时此刻,张老三忍不住,眼泪淌了下来。

    “孩他爹,咱们的日子有盼头了。”张氏也哭了。

    忍了一路了,终于是没忍住。

    两夫妻从床底下的泥土中,扒拉出来一个陶罐子。

    打开后,一片光芒闪烁,是铜钱。

    “孩他爹,咱们家这茅草屋不保险,咱们现在有两千多个铜板,又有了一块银元,存进农业银行吧,我听说还有利息呢。”

    也就是慈济院的工资低,若是两夫妻有人在煤炭商会,或是一些工坊工作,大半年积攒的绝对不止这么点。

    “好,明日就去,存多少?”

    “银元,还有两千个铜板,剩下的有九百多文,留在家里应急用。”

    两夫妇数出了两千个铜板。

    见张老三要把剩下九百多个铜板全都放回陶罐,张氏道:“孩他爹,要不咱们拿点钱,过年的时候给婆母、孩子们买些东西?”

    张老三想了一会,最后点了点头,把多余的六十三文拿了出来。

    回到堂屋,见自家老娘,甚至是五个孩子,手上还有半片牛肉,就知道他们舍不得吃。

    又看了看桌上的东西,张老三大手一挥。

    “娘、孩子们,不用节省着,今天咱们一人吃三片。”

    说着,张老三先捡了一片,塞进了自家媳妇的嘴里面。

    他媳妇可是家里面的功臣!

    “儿啊,这些好东西怎么处置?”

    老妇人没有反对,这酱牛肉能补身体,她家儿孙都要补一补。

    “咱们留下一半过年,剩下的,我明日拿出去换成粗粮。”张老三咬了咬牙,决定留下一半。

    张氏拼命点头,自从她有了一个稳定工作后,家里面就不用时常挨饿了。

    就是这个茅草屋太小太破,若是能有一个安稳的房屋就好了!

    不敢想不敢想,有吃有喝,不用饿死冻死已经很好了。

    “婆母,这十斤棉花做成棉被,再给您做一身棉衣。”

    “我有衣服,给孩子们做。”老妇人摇头,她一个老太婆,不领米粮都不出门,要棉衣干啥?

    一把老骨头,活了快五十岁了,够够的。

    “给娘做一个马甲,暖暖身子,其余的都给孩子们做成棉衣。”张老三开口了。

    “好的!”

    张氏立马答应了下来,外面天色已经黑了,借着煤炉的光芒,开始做针线。

    翌日,几个娃娃各自拿了一片酱牛肉,喝了黑面糊糊,便都跑出去了。

    “混小子,别四处显摆!”

    张氏早就去上工了,张老三拉着自己的破板车,也去街上揽活,若是运气好,一天能赚上十几个铜板。

    “知道了爹!”

    摸了摸怀里面的三片酱牛肉,张老三也是心情大好。

    昨晚他媳妇说了,年前都留在慈济院。

    听他们主管说,过年放假留在慈济院工作的人,有两倍工资呢,一天二十文钱。

    他也要努点力,若是能攒下几块银元,就能把茅草屋改造一下。

    张老三不知道的是,他出门揽活去了,他们棚户区,却迎来了一个了不得的大官。

    京兆尹身穿棉袍,披着披风,看着眼前的棚户区,一脸的郁闷。

    “这里有多少百姓?”

    几个典吏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都摇了摇头。

    京城最穷的地方就是这里,住了多少人,谁都不知道。

    “没人知道吗?”

    一个衙役站了出来,是管理这片的捕头,是个身材魁梧,满脸络腮胡的壮汉子。

    “大人,估摸着有五六万人,之前更多,因为房山煤矿,还有各处工坊的建造,还有建筑队招工,去了不少壮劳力。”

    “哎!”

    京兆尹叹了口气,五六万人啊,应该是没有具体数字的。

    “来年开春,先把人数统计出来,户口全都发下去。”

    “遵命!”

    “从府库内拿出一笔物资来,不管如何,今年不能冻死饿死人,否则本官乌纱帽没了,你们也别想好。”

    这可不是玩笑,今年直隶冻死饿死的人,比之去年,下降了一大半。

    即便如此,门下省依旧给了他条子,有问责的意思。

    “找建筑公司的人来,这片区域先改造,建楼房。”

    “啊?”

    几个典吏有点懵,在这里建楼房?

    “咋了?”

    京兆尹皱眉,他的话很难理解吗?

    “大人,五六万人,将近一万户啊!”一个典吏道。

    把这里改造了,这些人迁徙去哪?

    “嘿嘿!”京兆尹笑了,把一个折子拿了出来,“看看。”

    几个文书、典吏快速穿越,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珠子。

    拆迁?这是什么,还补贴给这些穷鬼房屋?

    按照人头补贴,一人十平米?

    “大人,怕是住不下吧?”

    “你懂啥,建筑公司自然会解决这个问题。”

    这可是大买卖,他虽然没有参股,但是他问了爵爷的。

    爵爷心情大好,愿意给他们这个改造计划入股注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爵爷说了,他愿意拿出一百万两,拿这个工程六成收入。

    他们京兆尹,可以拿剩下的四成,只需要用这一片的土地入股。

    爵爷就没有干过亏本的买卖,想想京兆尹就激动。

    再说,他们京兆尹有钱了,又不是穷衙门。

    “下午就开始把物资送过来,年前让建筑公司把计划弄出来,咱们给钱。”

    “遵命,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