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大章)那都是猜测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登山客字数:4514更新时间:25/07/17 09:08:07
    翌日一早。

    带着浓重黑眼圈的姜大儒,就来陆承安家中找他。

    见了面,他就赶紧问道:

    “承安小子,你数据整理出来了吗?

    我昨晚也根据自己的印象,整理了一些资料。”

    边说着,姜大儒已经将他带来的资料给了陆承安。

    陆承安看完后,对着明显一夜未睡的姜大儒说道:

    “姜老爷子,您准备的这些资料,还有以前大家遇到极寒时代的有用办法,待会可要第一时间交给陛下。”

    一听这话,姜大儒秒懂他一夜未睡准备的这些,完全没法跟陆承安比。

    但他一个老头子,可不会在乎自己被超越。

    因为陆承安的话,姜大儒倒是对今天告诉周启明这个坏消息,不怕了。

    他觉得他准备的资料,还有提出的意见已经是很全面的,但既然陆承安这么自信,那就代表着,周启明的脾气能被控制住。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大好消息。

    带着这个想法,姜大儒就催着陆承安赶紧跟他进宫。

    见状,陆承安也没耽误时间,拿起自己轻飘飘的几页纸,就跟着姜大儒快步往外走去。

    看了陆承安手里的几页纸,又看了下自己厚厚一沓资料,姜大儒诧异的看了陆承安一眼。

    不过,本着对陆承安的信任,他什么都没说。

    等两人到了皇宫,知道陆承安找来的周启明,这会忙放下手中的朱笔。

    “承安找朕?”周启明诧异的问了句,接着,他眼睛一亮。

    要知道,陆承安可是新科状元,现在应该在翰林院忙碌才行。

    来找他,肯定有事。

    没准是在翰林院受欺负了,来找他告状的。

    只要这么一想,就觉得有未知的好东西对着他招手的周启明,马上笑道:

    “快快有请。”

    觉得周启明绝对没听他说,姜大儒也一块过来的郑公公,赶紧躬身退出。

    姜大儒的表情不对,他这会,还是乖乖听令,别出声为好。

    心里这么想着,郑公公在看到姜大儒和陆承安后,带着最标准的笑容说道:

    “姜大儒,开国县伯,陛下请你们进去。”

    “麻烦郑公公了。”陆承安挤出笑容说道。

    说完,他跟姜大儒对视一眼,两人一脸严肃的走了进去。

    郑公公:“……”完了完了,总觉得有什么大事发生!

    心慌慌的郑公公,匆匆跟了进去。

    但若是有人注意的话,就能发现,虽然郑公公速度不慢,该做的也做了,脸上的笑容都没有任何变化。

    但此时的郑公公,存在感特别低。

    别说不注意看,就算眼睛看到他,没准都能将他忽略。

    只能说,郑公公的保命技能,真的很强也很合适他。

    这会,陆承安和姜大儒早就不再关注郑公公。

    进来后,看着不断看着他手里几页纸的周启明,陆承安给姜大儒使了个眼色。

    快点表现,要不然,待会就没表现机会了。

    姜大儒:“……”

    看了陆承安一眼,姜大儒就将他带来的资料递给周启明,并一刻没犹豫的,将陆承安的发现说了出来。

    瞬间,周启明本来高兴地以为陆承安又带着礼物来告状的周启明,直接傻眼了。

    极寒时代要来了?

    他还没成为千古名君,大周的变化,现在才刚开始。

    若是……。

    眼睛一转,周启明没有听姜大儒在说什么,脑海里已经在快速分析,他要将哪个儿子定为太子。

    他需要趁着极寒时代即将到来这事还没有被人发现,赶紧退位。

    当不了明君,他就当一个逍遥的太上皇。

    带着这个想法扒拉着自家儿子的周启明,越想,心越沉。

    他的儿子中,甚至连守成的都挑不出几个。

    若是大周真进入极寒时代,到时候,就他那些儿子中,不管是谁,都有极大可能成为大周的罪人。

    而他,就算当了太上皇,也摆脱不了被无能儿子牵连的结局。

    此念一出,周启明真的想哭。

    接着,他的目光,就看到了拿着几页纸的陆承安。

    此刻,周启明差点都升起了跟陆正田抢儿子的想法。

    若是他无论哪个儿子能有陆承安一般聪明会来事,他现在就退位。

    可惜了……!

    匆匆的看了眼姜大儒带来的那一厚沓资料,周启明看向陆承安,问道:

    “承安,姜大儒说是你跟他聊天的时候,察觉到极寒时代会来临。

    那你可有证据,确定此事?”

    “陛下,极寒时代没有到来前,臣的一切想法,那都是猜测。

    不过,证据没有,但臣做了表格,对比了历史上发生的几次极寒时代来临前的各种灾害还有各国温度变化。

    您看看,这些算不算证据。”陆承安快速地说道。

    说完,他就把带来的几页纸放到了御案上。

    挥退准备过来接手后再给他的郑公公,周启明直接拿起陆承安给的表格看了起来。

    陆承安可是用表格,将几次极寒时代来临前,那几个时代温度和灾害情况,很仔细的用最简单的语言注明。

    周启明快速地看完后,准备自欺欺人的想法一下没了。

    那么明显的对比,甚至还有正常年份天气和灾害的对比,清楚的表情,陆承安没说错。

    所以,大周要何去何从?

    将轻飘飘却沉甸甸的纸张放下,周启明看向陆承安苦笑道:

    “开国县伯,朕现在脑子有些乱,想不出好办法。

    你能不能想一下,咱们大周,还有什么办法即便是进入极寒时代,也不会民不聊生吗?

    你是知道的,大周的百姓和国库的银子,绝对买不来能够大周百姓吃几十年的粮食。

    到时候,天灾人祸,再加上温度低粮食产量急速减少,大周的百姓,能十存一都是好结果。”

    说完这话,周启明就用期盼的眼神看向陆承安。

    而早就想了一晚上的陆承安,则是在周启明问出这句话后,表情认真的说道:

    “陛下,臣倒是的确有些想法。

    但您知道,想法要变成行动,才能解决问题或是减轻影响。

    您觉得,大周做好了为即将到来的极寒时代做准备,付出一切代价的决心了吗?”

    周启明:“……”

    觉得付出一切听着有些让他心慌的周启明,拄着桌子看向陆承安,问道:

    “开国县伯,仔细说。”

    听到这话,陆承安也没犹豫,看向周启明说道:

    “陛下,姜大儒给您整理的资料里,也有几次极寒时代持续期间,当时的掌权者做出的应对。

    的确有人一看天威不可坑,就只顾着自己纸醉金迷,不管百姓死活。

    但有的朝代,也是在尽量救助百姓。

    可天寒且雪灾旱灾轮流来,几十年都处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底子多厚的朝代,也遭不住的。

    就算储存粮食和御寒的东西,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也只是杯水车薪。

    不过,其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鉴的应对办法。”

    说到这,陆承安抬头看了下周启明,才接着说:

    “臣私以为,从现在起,咱们大周的边境,全部开始修整加固。

    首先,咱们必须保证在周围诸国坚持不下去,准备靠打劫过日子时,护住大周的国土一寸不让。

    若不然,战争影响到大周的百姓,会乱起来的。”

    “放心,朕这就让六部尚书前来。

    无论如何,边境的安全,朕会全力保证的。

    你跟工部田宇雷做出的炸药,正好可以用来威慑诸国。”周启明赶紧说道。

    说完,他恨不得直接从陆承安脑海里提取他想到的办法。

    看了下周启明急切的表情,陆承安接着快速地说道:

    “当然,守护好大周边境,靠着现在的武器,足够了。

    除了边关的安全,接下来就是大周各地的控制了。

    陛下,您应该知道,大周地域辽阔,正常年份,所有官员肯定都会听令行事。

    但遇到天灾,有那大胆的,都敢谎报伤情。

    若是极寒时代真的来临,准备登高一呼,有别的想法的人绝对不止一两个。

    这个时候,若是对方有权有势,那百姓可就惨了。

    你必须从现在开始,让自己在未来能控制住大周的二十三个州府。”

    此话一出,周启明也明白,陆承安这个考虑是对的。

    若是真的没办法控制大周的州府,他到时候,政令都传不出京城,做出再多的准备也都无用。

    这事,必须跟守护边境,放在一起提前布控。

    想到这,周启明继续看向陆承安。

    接着,他就听到了自己想听的,陆承安总结以前几次极寒时代好办法,再加上现在大周能配合的安排,对各地防御天灾做出的应对办法。

    点了下头,觉得可行,接下来具体如何做,就让六部直接按照陆承安所说配合的周启明,就听到陆承安接着说:

    “陛下,天灾的应对,只是刚开始有点用。

    若是粮食产量一直减少,咱们现在做的准备那都是无用功。

    臣希望您从现在开始,能在整个大周,甚至周边诸国开始寻找各种以前不为人所知的植物。

    咱们试试看,能不能发现什么抗旱抗寒的植物。

    当然,粮食也要从现在趁早储备起来。

    还有,大周这两年也有一些受灾的地方,不管是旱灾还是水灾,肯定都有粮食存活到丰收季节。

    您派人将那样的粮食,适合留种的都换回来。

    臣从书中看过,这样经历天灾存货下来的粮食种子,抗旱或是抗寒的能力会比普通粮食种子强一些。”

    “朕马上就吩咐下去,正好今年大周很多地方都有雪灾,等粮食成熟,朕会安排所有有雪灾的地方,将收获的粮食挑出最好的种子送来京城。

    至于旱灾,得再等等,看会不会有这样的天灾发生。

    若没有,朕也会派人去周围诸国寻找。

    承安,朕知道你读书多,见识广。

    这些粮食种子和各种植物,都交给你来决定要如何处置。”

    听到这话,陆承安也没有拒绝周启明的安排。

    不过,他看着周启明,快速的说了句:

    “陛下,臣绝对会尽最大的努力,完成您给的安排。

    但您知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没有奖赏,大家会没有动力的。

    我现在需要找出能实用,也容易种植的粮食。

    到时候,您需要让大周所有百姓知道,找到一种大家没见过的能食用的植物,都给一定的奖励。

    至于奖励,我自己出。

    您若是觉得臣付出的有些多,尽管给臣升官,臣能经得起大家羡慕的目光。”

    周启明:“……”

    虽然想要拒绝,觉得找能食用的新实物,不用陆承安给奖励。

    但一想到永远空虚的国库,还有哪哪都要银子的大周,周启明还是紧紧地闭着嘴,红着脸默认了陆承安的话。

    接着,他看了眼陆承安用来做对比的表格,开口道:

    “开国县伯,你这样的表格,六部官员若是能用在工作中,很多事都能记录的清晰明了。

    你在翰林院编纂史书期间,还能做出这样的表格,是所有官员的楷模。

    自今日起,升你为翰林院侍读。

    陆大人,朕等着你继续为大周做出更大的贡献。”

    陆承安:“……”这陛下,有功他真的赏啊!

    看了周启明一眼,陆承安决定,一定不能让周启明丢下皇位逃了。

    下一任的皇帝,谁知道还会不会如周启明这般信任他。

    这么想着,陆承安谢恩后,伸手拉了下姜大儒,两人就快速退出。

    接下来头疼的事,就交给六部尚书了。

    在其位谋其政,六部尚书可不能吃现成的。

    离开皇宫的时候,陆承安和姜大儒还跟被叫进宫的六部尚书碰了个面。

    行过礼后,陆承安赶在刑部尚书准备趁机打听消息前,赶紧和姜大儒跑了。

    极寒时代即将到来的消息,还是交给周启明告诉这些老大人吧。

    到时候,就算有胆小的被吓到,周启明吩咐人叫太医也容易。

    看着陆承安一溜烟跑远,就连姜大儒也加快速度离开的动作,六部尚书对视一眼,心下一沉。

    陆承安这小子和姜大儒的反应,不太对。

    带着这个想法,进了御书房,六部尚书就被晴天霹雳劈的都想原地晕倒。

    可惜,大家平日里保养的都挺好,陆承安想象中会晕倒一两个情况,完全没有发生。

    或者说,被这样的消息刺激到,没反应过来的尚书们,还没来得及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