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父辈和解,提亲定亲

类别:玄幻奇幻 作者:王芯芯字数:2923更新时间:25/07/28 06:16:46
    父辈和解,提亲定亲——

    永安二十二年,秋。

    萧策身体痊愈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请媒人去陆家提亲。这次,两家没有反对,反而主动操办起来。

    提亲那天,萧策穿着崭新的锦袍,带着丰厚的聘礼——其中有他亲手打造的剑鞘,上面刻着“风雨同舟”四个字,还有一支玉簪,簪头是并蒂莲,象征“永结同心”。陆长风看着聘礼,又看看女儿红着脸的模样,接过聘书,对萧策说:“我女儿交给你,若敢负她,我饶不了你。”

    萧策郑重行礼:“伯父放心,我萧策此生,唯凝霜一人。”

    定亲宴上,萧陆两家的人坐在一起,没有隔阂,没有敌意,举杯共饮。萧战站起来,对众人说:“过去的恩怨,是我萧家执念太深,从今往后,萧陆两家,亲如一家!”陆长风也站起来:“萧兄说得对,孩子们的情意,比什么都重要!”

    宾客们纷纷鼓掌,都说这是云岚城最好的消息。萧策和陆凝霜坐在角落,手悄悄握在一起,看着父辈们谈笑风生,心里满是温暖。他们知道,那些曾经束缚他们的仇恨,终于在爱与牺牲中,烟消云散。

    陆凝霜绣嫁衣时,萧策就坐在旁边,为她研墨,看她在红绸上绣鸳鸯,偶尔笨拙地帮她穿针。“你说,我们的婚礼,要请多少人?”陆凝霜问。

    萧策从身后抱住她:“全云岚城的人都请,让所有人都知道,萧家公子娶了陆家小姐,不是仇人,是爱人。”

    红妆十里,盛世婚礼——

    永安二十三年,春。

    三月初三,宜嫁娶。这一天,云岚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萧家的迎亲队伍从城东走到城西,红绸铺路,鞭炮齐鸣,萧策骑着高头大马,胸前戴着红花,脸上是藏不住的笑意。

    陆家府邸里,陆凝霜穿着大红嫁衣,坐在铜镜前梳妆。母亲为她插上那支并蒂莲玉簪,泪眼婆娑:“我的女儿长大了。”陆凝霜看着镜中穿着嫁衣的自己,又想起这一路走来的风雨,眼眶也红了,却笑着说:“娘,我要嫁人了。”

    迎亲队伍到了,萧策走进内院,看到穿着嫁衣的陆凝霜,愣住了——她美得像月光下的海棠,温柔又耀眼。他伸出手,陆凝霜把手放进他掌心,掌心温暖而有力。

    “凝霜,我来接你了。”

    “嗯。”

    两人走出府邸,坐上花轿,迎亲队伍穿过大街小巷,百姓们都站在路边祝福,孩子们追着花轿跑,撒下一路花瓣。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佳话,用爱化解仇恨,比什么都强。”

    拜堂仪式在萧家祠堂举行。当司仪高喊“夫妻对拜”时,萧策轻轻掀开陆凝霜的红盖头,两人四目相对,眼底都盛满了泪水与笑意。过去的争吵、误会、生死考验,都化作此刻的珍惜与温柔。萧战和陆长风看着新人,一个抹着眼泪,一个捋着胡须,满是欣慰。

    洞房花烛,执手偕老……

    洞房花烛夜,红烛高燃。萧策为陆凝霜斟了一杯合卺酒,轻声说:“凝霜,谢谢你,让我知道爱比仇恨更重要。”

    陆凝霜接过酒杯,脸颊微红:“也谢谢你,让我相信,再深的恩怨,也能被爱化解。”

    两人饮下合卺酒,萧策将她拥入怀中:“往后余生,风雨我挡,岁月我陪,绝不会让你再受委屈。”

    陆凝霜靠在他怀里,听着他有力的心跳,笑着说:“我也会陪你,练剑、管家、看遍云岚城的四季,直到我们都老得走不动路。”

    红烛摇曳,映照着相拥的两人。窗外的月光洒进来,带着淡淡的花香,仿佛在见证这段跨越仇恨的爱恋。

    婚后的日子,甜蜜而安稳。萧策和陆凝霜不仅是夫妻,更是最好的伙伴,他们一起打理两家的武馆,将萧家的惊雷拳和陆家的追风步融合,创立了“同心拳”,教弟子们“以武修身,以爱待人”。他们还在云岚城开设了义学,让贫困的孩子能读书习武,百姓们都说,萧公子和陆夫人是云岚城的福星。

    几年后,陆凝霜生下一对龙凤胎,男孩取名“萧念安”,女孩取名“陆思甜”,寓意“思念平安,不忘甜蜜”。孩子们长大后,也像父母一样,友爱互助,将萧陆两家的情谊延续下去。

    岁月流转,恩爱如初——

    永安三十年,冬。

    萧策和陆凝霜已过而立之年,萧策成了云岚城的武林盟主,陆凝霜则是受人尊敬的“陆夫人”,两人依旧形影不离。闲暇时,他们会带着孩子去云岚山打猎,重温当年的时光;会坐在院子里晒太阳,萧策练剑,陆凝霜绣花,偶尔相视一笑,无需多言,已懂彼此心意。

    一次,有晚辈问起他们的故事,萧策笑着说:“仇恨像锁链,锁住的是自己,而爱像钥匙,能打开所有心结。”陆凝霜补充道:“只要两个人心在一起,再深的鸿沟,也能跨过去。”

    他们的孩子萧念安和陆思甜,继承了父母的善良与勇敢,时常调解邻里纠纷,将“以爱化解矛盾”的道理传递下去。云岚城的人都说,萧陆两家的故事,成了城里最美的传说。

    江湖敬仰,美名远扬……

    永安四十年,秋。

    萧策和陆凝霜早已是江湖上赫赫有名的侠侣,他们不仅武功高强,更以“化解恩怨”闻名。有两派武林世家争斗多年,听闻萧陆两家的故事,特意来云岚城求助。萧策和陆凝霜耐心调解,讲述自己的经历,让两派握手言和。

    “冤冤相报何时了,不如放下仇恨,共谋发展。”萧策对他们说。陆凝霜则带他们参观萧陆两家合办的武馆,看着孩子们一起练功、一起读书,两派首领终于醒悟,当场立下“永不争斗”的盟约。

    这年冬天,陆凝霜生下了一个儿子,萧策为他取名“萧承砚”,意为继承两家的风骨,以笔墨书侠义,以刀剑护苍生。小家伙天生爱笑,刚会走路就跟着父亲舞剑,跟着母亲认草药,掌心虽无符印,眉眼间却既有萧策的挺拔,又有陆凝霜的灵动,成了两家的掌上明珠。

    岁月温软,携手白头——

    永安五十年,春。

    萧承砚已长成挺拔的少年,继承了父母的武艺与善良,在江湖上崭露头角。萧策和陆凝霜则渐渐退居幕后,将武馆交给儿子打理,自己则在院子里种满了花草,过上了含饴弄孙的日子。

    清晨,萧策会陪着陆凝霜在院中打拳,他的动作慢了,却依旧稳健;她的步法轻了,却更显从容。阳光洒在他们鬓角的白发上,像镀了一层金光。午后,他们会坐在藤椅上,看孙子孙女在院中嬉闹,萧策给孩子们讲当年降伏黑风堂的故事,陆凝霜则为他们缝补练功服,偶尔插一句“你爷爷当年可没这么厉害,还掉过陷阱呢”,惹得孩子们哈哈大笑。

    萧策的背渐渐驼了,陆凝霜的眼睛也花了,但他们牵在一起的手,从未松开过。他会记得她爱吃的桂花糕,每逢集市就拄着拐杖去买;她会记得他练剑后爱喝的热茶,每天都提前温在炉上。他们很少说情话,却把“恩爱”藏在每一个细节里:他为她暖脚,她为他梳发,看夕阳染红天际时,相视一笑,眼底仍是初见时的温柔。

    尘缘尽了,流光归位……

    永安六十年,冬。

    云岚城下了一场大雪,像极了他们出生那年。陆凝霜的身体渐渐衰弱,躺在床上,精神越来越差。萧策寸步不离地守着她,为她掖好被角,给她讲他们年轻时的故事:“还记得第一次在城隍庙抢铁环吗?你当时瞪我的样子,像只炸毛的小猫……”

    陆凝霜虚弱地笑了,握住他的手:“你才是……讨厌鬼……”她的声音越来越轻,“萧策,我不怕死,就是有点舍不得你……”

    萧策红着眼眶,紧紧握住她的手:“别怕,我陪你。等你走了,我就来找你,我们还要一起看云岚山的雪……”

    陆凝霜在他怀里安静地闭上了眼睛,嘴角带着满足的笑意。萧策没有哭,只是静静地抱着她,直到天亮。

    三个月后,萧策在睡梦中安详离世,枕边放着那支他送给她的并蒂莲玉簪,和她为他绣的荷包。

    萧承砚按照父母的遗愿,将他们合葬在云岚山的竹林里,那里是他们第一次秘密约会的地方。下葬那天,天空放晴,阳光穿过竹林,洒在墓碑上。突然,两道柔和的流光从墓碑中升起,在空中盘旋交织——那是萧策和陆凝霜的魂魄,他们褪去了苍老的容颜,变回了年轻时的模样:他青衫挺拔,她红妆娇羞,相视一笑,眼中满是跨越岁月的温柔。

    “我们回家了。”萧策握住陆凝霜的手。

    “嗯,回家了。”

    两道流光缠绕着,缓缓升空,穿过云层,化作一道璀璨的光芒,消失在天际。云岚山的竹林里,只留下风吹竹叶的轻响,仿佛在诉说这段以爱化解仇恨的圆满尘缘。而在遥远的万世池底,两枚胎灵悄然颤动,等待着下一世的重逢,将这份跨越生死的羁绊,继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