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肥肉
类别:
武侠仙侠
作者:
溜达的长刀字数:2679更新时间:25/04/28 23:17:55
五月,乾安城。
京城陆府。
暂且称它为陆府吧,虽然这里只住了一个年轻的光棍汉子。
清晨,天色大亮,陆瑜轻轻推开了窗子,让院里清爽的微风吹进房间。
“陆公子,有两封您的信。”
陆瑜刚刚穿好衣袍,就见到王府管家乔四穿过王府与自己院子的小门,手上拿着两件信封。
陆瑜点点头,从乔四手中接过书信。
“都是从哪里送来的?”
他坐在凳子上,一边拆着信封,一边问道。
乔四在一旁道:“一封从燕州,一封从金陵。”
陆瑜眨了眨眼睛,道:“我知道了,乔先生先去忙吧。”
“是,公子若是有回信,可把写好的信交给我,我代您寄回去。”
说罢,乔四这才离去。
陆瑜慢慢将两封信摊开,放在桌子上。
第一封信,来自金陵,开头便是“陆瑜我儿”。
陆瑜撇了撇嘴,把这封信扔到一边,一会再看。
他把目光投向了第二封信。
来自燕州……
会是谁呢?
“一别数十日,陆公子安好。”
字迹小巧娟秀,一看便是小姑娘所写。
陆瑜嘴角微微翘起。
这丫头……
信是夏宁寄来的,写了些从京城前往燕州路上的见闻,以及他们回到夏家后发生的琐事,还说自己送给她的砚台被她母亲发现了,好生盘问了一番。
最后,夏宁还写道:
“二哥使坏,在家里吃饭时直接把你我互送礼物的事情说出来了。明明你我只是江湖朋友的关系,清清白白,我娘非得问东问西,好像我们当真不清不楚一样。”
读到这里,陆瑜眉毛高高地挑了起来,随后摇了摇头,无奈地叹了口气。
“就知道那家伙憋不了好屁。”
读完夏宁的这封信,
他这才从旁边把陆正狄写的信拿了过来。
刚刚读了三行,陆瑜的眉头就紧紧皱住,眼神变得严肃。
“开什么玩笑?”
读罢,陆瑜的脸色彻彻底底黑成了锅底。
他连忙从书橱中找到信纸,想也不想,提笔便开始回信。
“……
如您所言,您希望姑苏的痴情不被辜负,您希望她能得到自己的良缘,您也相信二殿下得知消息后,定会赶去江南。
身为儿子,我并不能对您的决定做什么评判。
从我本身讲,我也很乐意看到他们两人的促成。我是他的臣子,我也希望陆家能彻底归于蜀王府门下。
您的计划很完备,您把自己摘的很干净,从始至终,陆家和姑苏都是在张巡抚的威胁下所做的妥协。
就算二殿下后来发觉,您也可以用暂时用此婚事稳住张回巡抚,给朝廷争取调查张巡抚的时间为理由解释,谁都挑不出您的毛病。
您是个出色的政客,就连孩儿现在也看不出,您这一桩算计,到底有多少层的目的在。
可,您的女儿、我的妹妹,这个计划的女主角,她清楚您的计划吗?
她只知道,张家向陆家提亲,你答应了,然后她在等,等二殿下南下江南寻她。
倘若她知道事情的全貌,其背后还有着您的政治考量,她还会傻傻地在江南等着吗?
或许在您看来,这是好事,
太子殿下本来就打算让你们把二殿下请到江南来,
您只不过用了些手段,如此,既能看到二殿下对姑苏的情谊,还能借此事稳住张巡抚,又能通过太子殿下之口,让二殿下来处理张巡抚之事。
您是政客,您的眼中现在只有最大化的利益在。
可您忘了,我是他的臣子,姑苏将来或许会嫁给他,对我们来说,感情,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您的初心或许是好的,可世上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掺杂了利益,味道……就变了。
您……骗了他。
孩儿很气愤,
孩儿……很无奈。”
写到这里,陆瑜搁下了笔,沉沉叹了口气。
为子、为臣,他现在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了。
陆瑜把信浑浑噩噩地装上信封,交给了乔四,又浑浑噩噩地吃了点早饭,随后向翰林院走去。
“怎么了,一大早那么没精神。”
翰林院内,高类疑惑地打量着陆瑜的脸色,开口问道。
陆瑜喝了口茶,摇了摇头,没说什么。
“陆修撰,陛下诏您去御书房。”
门口,突然有太监走进,恭敬道。
陆瑜茫然地抬起头,
这还是他担任翰林院修撰以来,陛下第一次诏他,也不知所谓何事。
他用手抹了抹脸,打起些精神,随后在众翰林院官员艳羡的眼神中,向御书房走去。
“臣,翰林院修撰陆瑜,参见陛下。”
御书房内,皇帝依旧坐在他那张软榻上,轻倚着扶手,手中还拿着一封奏折。
陆瑜深吸一口气,恭敬施了一礼。
“起来吧。”
“臣,遵旨。”
皇帝合上奏折,看向略有些拘谨地站在他面前的这位年轻人。
拘谨?
皇帝不知想起了什么,嘴角出现一丝笑意,开口道:
“状元郎,这几日在翰林院,感觉如何?”
“臣自幼酷爱古籍,在臣于姑苏的家中,有藏书无数。
臣自以为博览群书,自识字始,所读之书已破万卷有余,常觉天下无书。
自陛下赐臣入翰林院,修撰承和大典,臣这才知晓,书海无涯,臣所读之书,也不过是世间的沧海一粟。
承和大典,凝古今之浩渺,汇千年之精华,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无所不有,实乃千古第一奇书。
陛下所修此书,惠及万代。
臣,甚幸,能参与此书编撰之工程,
亦,深深佩服陛下吞吐日月之志。”
陆瑜俯身一礼,一脸崇敬地说道。
皇帝的脸上,笑意更浓三分。
嗯……就是这个味。
“承和大典,虽海纳百川,但,还不够。”皇帝轻咳了两声,道。
陆瑜疑惑道:“陛下指的是……”
皇帝缓缓道:“还有很多珍贵的孤本藏书,不在朕的翰林院里,也不在寻常读书人家的书房中。
它们,被藏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那日琼林宴,你就坐在朕的身旁,你与我说:大宁内患,重在门阀,你说朕如今广开官学、大兴科举,还不够,要清丈土地,改革税法,从根基上破坏他们的生存条件。
他们,在这片土地上,逍遥太久了。
父皇在时,他们很老实。
二十年前,父皇驾崩,朕刚登基不久,朝中不稳,北蛮蠢蠢欲动,整座天下都有些动荡,他们,一下就不老实了。
他们……做了什么?
朕的父皇在天下各地设的十三衙门,被他们拆了六成。
他们真以为朕不知道,那时暗地里组织江湖人对十三衙门出手的,是谁?
十三衙门存在的意义,就是钉子,死死钉在我大宁的土地上,镇压着敢以武力对抗朝廷统治的一切。
他们以为把钉子拆了,就能让他们喘口气,活的更自在一些。
朕御驾亲征后,携大胜归朝,四海臣服,朝野安定,他们又变得老实了,老实了二十年。
他们以为这样,就能让朕把刀从他们的脖子上放下来?
晚啦。
二十年过去,朕的国库充盈,朝野群英荟萃,兵强马壮。
朕不再需要他们培养的所谓人才,不需要他们的武者。
那朕……为什么还要让他们继续存在呢?
张家,好大一块肥肉啊,要从它先开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