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0章 立竿见影的办法
类别:
女生频道
作者:
林溪字数:2190更新时间:25/07/27 06:08:24
唐建国同样举起酒杯,说道:“此刻我的心跳依旧很快,我总感觉咱们村里即将迎来天翻地覆的变动。别人怎么说我不在乎,反正唐镇长,我跟定你了!我有四个儿子,个个都是青壮年,他们要是不跟着干,我就拿皮带抽他们。”
“我家也是!”马宝剑赶忙应和,“咱们齐心协力,争取把这事儿干成!”
这顿饭吃得大家愈发熟悉,气氛也愈发热络。
途经批发城时,刘奕邦购置了许多铅笔和本子,打算送给米小楠,用作教学时奖励学生的物品。
登上火车后,徐志强问道:“刘镇长,你买这些东西做什么呀?”
刘奕邦微笑着回应:“都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这些文具我准备捐给村里的学校。我还联系了我老家那边的学校,他们每年都会更新一批图书。”
“很多图书虽说不是全新的,但也有六七成新。我已经托人把那些图书打包好,给我邮寄过来。到时候在学校里专门腾出一个房间当作图书室。孩子们做完作业就能去借书阅读,通过书籍去了解外面的世界。”
唐建国疑惑地问:“看这些书会不会影响学习呢?”
刘奕邦回答道:“这些都是经过筛选审核的图书,适合小学生阅读!读了之后只会对学习有益。如今和以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不同了,以后的题目都很灵活,需要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考出好成绩。”
“真的吗?”唐建国又问。
刘奕邦拍着胸脯保证:“我可是名牌大学毕业的,我有同学就在教育部门工作!之前我们探讨过这个问题,他跟我讲了当前的教育趋势。”
“孩子们阅读的书籍,只要不是乱七八糟的,都对他们有帮助。书读得多了,写作文自然就不愁了。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都在托举着孩子们。希望有一天,孩子们读了书,长大后能学有所成,回馈家乡。”
这一趟出差,彻底让八巷村的这几位村干部心服口服。
到了县里,几位村干部简单吃了点东西便回村了。
刘奕邦却不能就这样回去,他将这次出差的内容整理成书面文件,以正式报告的形式向周支书记和王镇长汇报。
周书记和王镇长没想到刘奕邦的行动如此迅速,惊讶地问道:“大学里真的会派人来,而且还愿意出资?”
“这是个试点项目!”刘奕邦解释道,“如果能在我们村成功推广,研究成果才算有效,这样才能向其他地方推广。这是地方和学校互利共赢的事。”
周书记点了点头,称赞道:“小刘镇长,也就你有这样的见识,换作其他村干部,根本想都不敢想。”
王镇长也跟着点头附和:“没错!反正要是我,没有十足的把握,肯定不敢推动这件事。”
刘奕邦回应道:“这就是我们这些中央选调生的职责所在!大胆尝试,即便错了,也能证明这条路行不通,我们再换条路走。”
就这样,周书记和王镇长被说服了。
毕竟他们清楚,没必要和刘奕邦争论,他们知道刘奕邦是有大志向的人,如同鲤鱼,终要跃龙门,不会在他们这个地方长久停留。
汇报完正事,周书记问道:“小刘镇长,县里面同意了咱们的提议,先给我们派来五个医生,还想要咱们提供七个名额,你看这样安排行不行?咱们镇上医院安排三个名额,如何?”
刘奕邦笑着说:“行,周书记,您和王镇长安排就行,我只有一个要求。所有派去的大夫,必须有能力、有真才实学,而且要年轻。要是咱们送去的都是关系户,不符合标准,人家会把人退回来,以后就再也没机会了。”
周书记和王镇长点头表示明白:“要说别的事儿,或许有人想耍小聪明、走捷径。可这看病救人的事儿,谁敢乱来啊?毕竟人吃五谷杂粮,谁都会生病。县里面这七个名额,其中三个给了市里。来的可都是正儿八经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这么好的机会,大家都不会浪费。”
没办法,这里的医疗资源实在太匮乏了,从上到下都格外珍惜这次机会。培训一年,只要认真学,能学到不少真本事。
今年有这样的机会,明年说不定也有,大家都盼着能持续发展。好的资源,真不是那么容易争取到的。
刘奕邦放心了,说道:“那就好。这些事情,后续我会联系乡村医生,让他们来参加培训,同时咱们还得想办法提高他们的待遇。”
王镇长面露难色,叹着气说:“谁不想提高待遇啊?可咱们这儿资源匮乏,到处都需要用钱,现在老师的工资有时候都还会拖欠。”
刘奕邦皱起眉头,深知这贫困地区穷得太厉害了,说道:“还得大力发展经济啊!”
“是啊,经济发展不起来,其他方面都得受影响。”王镇长感慨道,“现在胆子大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确实快,但出去的人毕竟还是少数。要是能找到合适的工厂,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出去打工,倒也是个办法。”
刘奕邦思索片刻后说:“发展经济,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外出务工,确实是个不错的主意。”
他没有立刻答应,打算稍后给朋友季恒打电话。季恒那边私营工厂众多,或许正需要工人。到时候以镇政府的名义,向外输送劳动力。
不仅江浙一带私营经济发展迅猛,工厂众多,沈城那边也是如此,工资水平相对较高。
回到办公室,刘奕邦立刻给季恒和另一位在江浙地区的杨成打电话,询问他们那边是否需要劳动力。
季恒回答道:“需要,我这段时间正在统计呢,正想着你那边要是有富余劳动力,可以输送过来,这也是个不错的增收途径。”
刘奕邦听后,松了口气,说道:“那咱们能不能以公对公的形式合作,把这些劳动力输送过去?毕竟大家人生地不熟,第一次出远门,难免会担心害怕。另外,这样也便于管理,防止出现混乱。过年的时候,统一帮他们买车票回家。对了,赚的钱直接打到银行卡里,这样更安全,还得对他们进行相关培训……”
季恒明白这活儿不轻松,但好朋友这么做也是为了给当地百姓一个保障。
季恒点头应道:“行,我这边统计好就告诉你。”
“多谢了。”刘奕邦感激地说,大家太穷了,能赚点钱改善生活真是太重要了。
同样的电话,刘奕邦也打给了二哥刘奕文,并且得到了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