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12章 杨虎的报复计划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微微一笑很倾城字数:3665更新时间:25/04/27 22:22:27
    山本一伙开始疯狂抵抗,他们紧紧握住手中罪恶的武器,朝着特战团的战士们疯狂地扫射。

    子弹如同雨点般在狭窄的街道上呼啸着穿梭。

    子弹撞击地面和墙壁,溅起一片片纷扬的尘土,整个街道瞬间被笼罩在一片硝烟与尘雾之中。

    特战团的战士们却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素养与敏捷身手。

    他们灵活地穿梭在弹雨之间,时而侧身翻滚,时而弯腰疾奔,巧妙地躲闪着飞来的子弹。

    他们的枪法精准无比,每一次扣动扳机,都意味着一个敌人倒下。

    随着“砰砰砰”的枪声不断响起,山本的小组渐渐陷入了困境。

    他们的防线开始出现漏洞,队员们有的被打倒在地,有的则慌乱地寻找掩体躲避。

    一只假牙胶囊在混乱的交火中从狐狸的口中掉落在了地上。

    狐狸惊慌失措,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大,他的脸上写满了恐惧。

    他顾不上危险,试图迅速捡起胶囊并咬碎,似乎那颗胶囊对他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他的行动被特战团的一名战士敏锐地捕捉到。

    只见那战士迅速举枪,瞄准狐狸的右臂,精准地射出一颗子弹。

    “砰”的一声,狐狸的手臂被击中,他手中的胶囊瞬间滚落一旁。

    狐狸捂着手臂,痛苦地嚎叫着,那撕心裂肺的叫声在街道上回荡,让人毛骨悚然。

    山本此时也陷入了绝境,他一边疯狂地射击,一边向楼顶边缘退去。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对生的渴望和对被捕后可能遭受折磨的恐惧。

    他心里清楚,一旦被特战团抓住,等待他的将是生不如死的酷刑。

    他的目光颤抖着看向楼下的特战团战士,仿佛看到了一群索命的恶鬼。

    在极度的绝望和疯狂之下,他毫不犹豫地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妄图与特战团的战士们同归于尽,以此来发泄他的恐惧和怨恨。

    但这颗手榴弹还未被山本扔出楼顶,就被一颗从侧面飞来的子弹精准地击中了他的手腕。

    山本的右手一抖,手榴弹掉落在地上。

    他绝望地闭上了眼睛,等待着即将到来的爆炸,他的身体因恐惧而剧烈颤抖着。

    然而,预想中的爆炸并没有发生,只听到“砰”的一声枪响,一颗子弹飞来,精准地击中了山本的头部。

    他的身体向前一倾,像一片秋叶般从楼顶掉了下去,重重地摔在了地上。

    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充满了不甘和恐惧,仿佛在诉说着他的种种恶行和此刻对生命的留恋。

    其余的特工在特战团的猛烈攻击下也纷纷倒下。

    他们的子弹逐渐打光,反抗也变得越来越无力。

    佐藤和木村试图切断电话线后撤退,他们以为切断电话线就能阻碍特战团与外界的联系,从而为自己争取一线生机。

    然而,他们的想法太过天真。

    当他们带着侥幸心理向街道另一头逃窜时,才发现自己已经被特战团的战士团团包围。

    他们背靠背地站在那里,眼神中透露出绝望和疯狂。

    他们疯狂地射击着,试图突围,但他们的子弹很快就打光了。

    特战团的战士们一拥而上,将他们制服。

    佐藤和木村还想进行最后的反抗,他们挣扎着,挥舞着手中的拳头。

    但他们哪里是特战团战士的对手,战士们用刺刀毫不留情地刺死了他们,结束了他们罪恶的生命。

    而在阳泉县城的其他地方,鬼子的另外两名特工也被特战团的战士发现了。

    他们企图逃跑,却发现周围都是如影随形的战士。

    战士们的枪声如同催命的符咒,逼得他们走投无路。

    最终,他们也倒在了特战团的枪口下,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此时,已是黎明时分。

    温暖的阳光洒在阳泉县城的街道上,驱散了战争的阴霾,照亮了这场战斗的惨烈场面。

    特战团的战士们开始清理着战场,他们看着地上鬼子的尸体,眼神中透露出丝丝欣慰和自豪。

    他们为成功消灭了这些侵略者而感到骄傲,为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而感到满足。

    杨虎站在阳台上,看着东方泛起的红光,那红光如同希望的曙光,照亮了整个阳泉县城。

    通讯兵跑来报告道。

    “师长,鬼子特工全部击毙。”

    “缴获狙击枪和炸药,其中一人吞了氰化物,身份暂时无法确认。”

    杨虎点了点头,说道。

    “鬼子想玩阴的,那就让他们看看。”

    “虎贲师的战士,不仅能在正面战场杀敌,更能在暗战中撕碎他们的阴谋。”

    说完,他转身走向作战室,脚步声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带着对未来的决心和信心。

    与此同时,王承柱得知了战斗的胜利,兴奋地赶到了作战室。

    他看到杨虎正站在沙盘前,专注地分析着鬼子的后续动向。

    王承柱满脸笑容地说道。

    “师长,这一仗打得真漂亮!”

    “那些小鬼子没想到我们会给他们来个瓮中捉鳖。”

    杨虎微笑着说道。

    “这是大家的功劳。”

    “我们不仅要给鬼子一个教训,更要让他们知道,华夏人民是打不倒的!”

    “接下来,我们要做好防范,防止鬼子再次发动袭击。”

    他停顿了一下,神情变得严肃起来。

    “另外,通知政委、参谋长、李副师长、雷战、叶青青,一个小时后来作战室开会!”

    他看着沙盘,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深邃的思考。

    他知道,这场战斗只是抗日战场上的一个小小缩影。

    未来的路还很长,还会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待着他们。

    但他坚信,只要虎贲师的战士们团结一心,奋勇杀敌,就一定能够将鬼子赶出华夏,迎来抗日战争的胜利。

    窗外,启明星渐渐隐去,阳泉县城的轮廓在晨曦中愈发清晰。

    街道上,战士们开始忙碌起来,他们仔细检查着武器,认真整理着装备,为新的一天的战斗做着充分的准备。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自信,仿佛在告诉世人,他们随时准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而阳泉县城的百姓们也纷纷走上街头,他们看着战士们的身影,眼中充满了感激和敬意。

    一位老妇人正坐在自家门口,看着战士们忙碌的身影,她的眼中闪烁着泪花。

    她想起了自己的儿子,他也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

    她知道,这些战士们都是她的孩子,他们为了国家和人民,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她默默地祈祷着,希望这些战士们能够平安归来,希望华夏能够早日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

    阳泉县城会议室里,气氛凝重而严肃。

    杨虎的指尖敲了敲金陵城的标记,打破了沉默。

    “汪伪政府与鬼子勾结刺杀我,这已经是第二次了,这笔账必须用血来还。”

    “但我们要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让他们知道,虎贲师的报复能穿透层层铁幕。”

    李云龙揉了揉太阳穴,粗粝的手掌蹭过胡茬,一脸豪爽地说道。

    “老杨,你就直说咋干吧。”

    “咱老李别的不会,带队伍摸岗哨、端窝点还是在行的。”

    “要不让我带人先把金陵城的外围据点啃下来?”

    赵刚展开一张泛黄的金陵城防图,图上用红笔圈满了鬼子据点。

    他皱着眉头,认真分析道。

    “金陵是日伪的心脏,城墙高筑,光靠硬拼不行。”

    “得学庖丁解牛,从内部瓦解。”

    他用红笔重重戳在 76号特工总部上,坚定地说道。

    “这里是汪伪的神经中枢,掌握着华中地区的地下情报网。”

    “切断这里,等于砍掉汪狗的左膀右臂。”

    常乃超扶了扶圆框眼镜,手指划过长江航线,缓缓说道。

    “关键在这里!”

    “据可靠情报,三日后将有一支鬼子皇室使团抵达金陵。”

    “名义上是日华亲善交流,实则携带鬼子对汪伪的最新指令。”

    “我们可以截杀这支使团,冒用身份潜入。”

    “截杀容易,伪装难。”

    雷战转动着手中的匕首,在掌心转出寒光,表情凝重地说道。

    “使团成员必有专人验明身份,如何确保不穿帮?”

    杨虎目光转向叶青青,眼神中充满了信任。

    “青青的日语和谍报经验是关键。”

    “你扮成使团中的首相特使,雷战做你的护卫。”

    叶青青微微点头,眼神坚定。

    “请师长放心,我一定不辱使命。”

    杨虎继续说道。

    “记住,要让汪伪从上到下都相信你们的身份。”

    “从举手投足到话术细节,都要滴水不漏。”

    常乃超铺开新的图纸,上面标注着 76号的建筑结构,他指着图纸说道。

    “使团原定路线是从长江码头乘汽艇至紫金山庄。”

    “我们在芦苇荡设伏,截杀后冒用身份进入庄园。”

    “但需要解决一个核心问题!”

    赵刚和李云龙对视一眼,等待常乃超继续说下去。

    常乃超推了推眼镜,说道。

    “伪造的天皇手谕必须骗过汪伪的检查人员!”

    李云龙拍了拍腰间的勃朗宁,自信满满地说道。

    “手谕的事儿简单,咱根据地有个老秀才,曾在伪满皇宫当过文书,仿刻公章的手艺一绝。”

    “给他半天时间,能做出连鬼子专家都辨不出的假文书。”

    “我已安排地下党的同志在金陵城接应,他们在秦淮河畔有艘伪装的商船,撤离的时候能用得到。”

    赵刚翻开档案夹,里面露出半张泛黄的纸页,向众人说道。

    杨虎突然指向地图上的秦淮河,目光如炬。

    “紫金山庄临湖而建,撤退时可走水路。”

    “雷战,你带小队炸掉庄园西侧的弹药库,制造混乱后从秦淮河乘船撤离。”

    “青青则按原计划从正门乘车离开,吸引鬼子追击!”

    “这叫声东击西!”

    经过几个小时的讨论,六人终于敲定好了计划,每项细节都被反复打磨了好几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