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何来谋逆之说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煮小酒字数:4143更新时间:25/05/01 17:51:39
    大宗正愈是要追究,自己便愈是要将六皇子按死在定阳。

    死人不会开口,死人没有价值,面对拥功的自己,大宗正便是再愤怒,也只能不了了之。

    “大宗正此言,朱龙万难承受!”朱龙立马叫屈起来:“我为臣,怎敢害皇子?如此施为,实在是大局和军事所迫,若大宗正执意追究。将我撤职可、下狱可、问斩亦可!”

    “那就撤职!你做不了换个人来做!”周崇怒道。

    这话已超出他官职的界限,俨然是把谨慎使用的皇族身份搬了出来。

    他扫视殿中群臣,道:“老夫平日的为人,诸位也是知晓的,我不是不顾大局,也不是不讲军事。”

    “我同意援军不直接去定阳,可你们方才也说了,殿下要救!既如此,分出一些辎重和人力去救一位为国血战的皇子,难道也有错吗!?”

    诸臣沉默。

    莱阳侯、建义将军储闻声开口:“大宗正,太尉也是在兵言兵。并州辎重压力大,总不能让军士们饿着肚子去和西原人厮杀吧?”

    “到不了那一步。”卢晃道:“早在此前,我便多征了许多粮食入并州,填进了诸县府库。”

    粮食提前多送?好家伙,你准备做的真足啊……众人暗中嘀咕。

    天子不语,只是目光微动,掠过五王。

    魏王信心一凛,立马站了出来:“莱阳侯说的不错,在军言军。司空虽有提前储备,但我们和西原战到何时不可知、是否还要再添兵,亦不可知。”

    赵王影见状跟上:“总而言之,打赢这一仗,才是重中之重,而粮草和人力又是求胜之根基。”

    “那就在军言军吧!”天子无奈叹气,道:“都不要置气,所言所行,都是要确保能打赢。”

    轻飘飘的一句话,已经带出了责任:分兵也好、分粮也罢,都要从军事角度出发,一旦因此主路失败,相关人员都要担责。

    “我认为司空之言可行。”

    一直沉默的皇甫龙庭抓住了机会:“一则,司空有提前准备,主路一时不会面临粮食问题;二则,分出力量虽然增加了主路风险,但是一旦使六殿下和定阳之军脱困,也为取胜添一大助力。”

    军事层面的人站出来支持了。

    袁达咬了咬牙,跟了出来:“臣附议!”

    “哦?”天子有些讶异,笑问:“后将军附谁人之议?”

    “司空与兵曹之议。”袁达道。

    李平紧随其后:“我也认为,确实可行!”

    天子目光在两人脸上巡视了片刻:“送粮也好、西河出兵也罢,还是要有武人的,你们二人也愿走一趟吗?”

    两人没有推辞,抱拳道:“我等愿意!”

    “既如此,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那就依太尉、司空之言吧。”天子笑道:“并州要拿下、敌军要退、六皇子也要救。”

    “诸位各行其力,也要各担己任!”

    众臣同时弯腰:“谨遵圣命!”

    “父皇。”这时候,大皇子站了出来:“各军庞杂,二皇弟、六皇弟皆身不在军中,应再择一人为监军,替太尉共担重责。”

    天子沉思片刻,点头:“有理,你有人选?”

    大皇子道:“儿臣认为,三皇弟可担此任。”

    “哦?”天子眉一挑,看向周松:“老三,你愿意去吗?”

    周松即刻回道:“儿臣愿往。”

    天子又沉默了片刻,竟再次问道:“你确定吗?”

    天子说话办事,历来果决,这重复姿态,倒是让周松也愣了愣。

    当下,他也没多想,便道:“确定!”

    “那好吧。”天子点头,道:“就由你作为监军,随太尉和诸王一同动身吧。”

    “后将军袁达、光禄大夫李平,负责策应六皇子之事。”

    此外,三公不能轻易离朝,卢晃也将选派人手代替他前往并州,主持给周彻输粮事务。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得是——周彻还活着!

    “军情如火,就不要耽误了,朝议后,便各自动身吧。”天子将袖一摆。

    众人再俯身。

    退朝路上,袁达、李平快步跟上了卢晃、徐岩几人的步子。

    “几位请留步!”

    袁达靠拢过来,道:“我的诚意,想来诸位也已见到了,希望不要食言。”

    “一定。”徐岩点头:“到了前线,还望能勠力同心。”

    袁达两人想骂娘,但想想于事无补,只能道:“职责所在。”

    到了前线,周彻手下真会没有经手的人吗?

    当然不会,别的不说,秦度还歇在后方养伤呢。

    袁、李二人,除了表态支持外,还有就是有这两位大勋贵支持,周彻的人能更好指挥人马。

    这也只是彼此的客套话罢了。

    二人走后,卢晃面色苍白,忽然低叹:“好险!”

    “卢公?”徐岩面露疑色:“何处险?”

    “幸好我们提前下手,这两人因为后辈服软了。”卢晃心有余悸,回头看了一眼深宫。

    隔着宫墙,他似乎瞧见一道盘着的苍龙,正冷眼盯着自己,使他立时一悚。

    再想到方才离开的袁李二人,他顿觉口干舌燥,吐道:“龙虎终有别!”

    朝议散后,邳乡侯甄楚河孤身入宫面圣。

    受到接见。

    离开时,甄楚河满脸兴奋,手里还抓着一封诏书。

    皇甫韵就在宫门口等他。

    “陛下同意了。”甄楚河将诏书递了上来。

    “他没理由拒绝的。”皇甫韵接过诏书,欠身道:“多谢您了。”

    “这是我应该做的!”甄楚河面带忧色:“只要殿下平安,便好。”

    “会的。”皇甫韵点头,目光决绝:“他不会轻易屈服,我不信天会绝他。”

    她没有停留,将诏书收好,翻身上马。

    另一边,盖越和李鹤领着一群人在候着。

    三公不可轻易离朝,卢晃让李鹤代自己前往并州主持事务。

    离了皇宫,一行人径直往北而去。

    另一边,朱龙离京之前,前往拜会大皇子周元,却被门人告知:大殿下有言,军情如火,请太尉速往定北,等凯旋之日,再与太尉把酒不迟。

    朱龙滞住。

    他望了一会儿,这才翻身上马,去与五王汇合。

    几人也不及用饭,便往北赶去。

    等到临河,时间有些晚了,几人也顶不住饿,才随便用了些饭。

    因大军已在开往的路上,随行只是一些亲兵,倒也来的便捷。

    就着饭食,对于军事稍作议论。

    朱龙的打法简单又清晰,总结来说,就是两个字:守和耗。

    命令简单,不是说他无能;相反,越简洁的命令往往越有效、越稳妥。

    而朱龙从头到尾执行的这套方略,也深得五王之心。

    可以尽可能保存兵力,谁愿将自己的人全部耗尽?

    野战决战,风险大、死的军士多。

    防守消耗,风险小、死的军士少,无非钱粮多花一些,并州多乱一些。

    如此,五王迅速和朱龙达成了利益共同。

    “幸亏有太尉为帅。”济南王笑道:“打这样的大仗国战,还是要持重第一。”

    魏王周信切下一块鹿肉,塞进嘴里的同时问道:“我听说此前六殿下在军中,一直求战求速?”

    “是这样。”朱龙点头。

    “所以才吃了这样的大亏啊!”赵王影摇头叹道:“还是太年轻,难免贪功冒进了。”

    “可他此前可是接连得胜,风声四方,民间传颂,隐有战神之威名呢。”渤海王笑道。

    “什么战神,无非依仗军士精锐、所击者弱罢了。”赵王影忍不住发笑:“尝了些甜头,当真以为自己所向披靡了,才会招致落败啊。现在倒好,自己搭进去不说,还将朝廷的精锐也陷了。”

    朱龙只是笑而不语。

    他虽贵为三公,但说到底也是个外人。

    面前五王虽然归自己节制,但地位极高,还是周彻长辈……属于周氏天下的共有者,他们说几句话还能犯了错不成?

    几人再度上路,到渡口时,却见大河中,船只浩荡,溯流而上。

    船只上头,或立着精壮大汉、或放着整齐的推车、或是堆积整齐的粮草。

    一眼望不到头!

    而在北岸码头,早有许多百姓迎候在那。

    等粮一放下,他们便开始搬动。

    五王见了大喜,向朱龙恭维道:“还是太尉调度有方,竟从水路也运了这许多粮来。”

    朱龙却皱起眉头:“不对,这不是军粮。”

    “不是军粮?”

    “是,军中没有这批粮。”

    正说话间,一艘大船迎风而来。

    一人立在船头,身披红裙宫装,打着红伞遮容,周围有几个甲士相随。

    “有甲士,不是哪家的私货。”魏王周信眉头皱起:“北边正是要粮时,又用不在军中,这些粮是谁调的?”

    朱龙打发身边人:“去问问,顺便问问那女子是谁。”

    “是!”

    随从去的时间,船上女子转过身,似在指挥着船只。

    一个个箱子被抬到甲板上,而后又抬到渡口。

    开箱后,一串串铜钱被提了出来。

    北岸排队的百姓忽然就沸腾了,而后纷纷过来领钱。

    几人越看越摸不着头脑。

    好在,去探讯的人回来了:“据传,甄氏投钱五百万,招募船只、车辆、健壮之武夫,并大肆收购粮食,准备送往定阳支援六皇子殿下。”

    此言一出,在场众人皆大惊。

    “好大的手笔!”

    “甄楚河这是要死撑到底啊!”

    吃惊之余,他们很快发现了不对劲,济南王指着船上女子:“甄氏商户,就是再有钱,也不能带甲士!”

    “她是六皇子嫔,身边带的是六皇子府侍卫甲士。”

    “这也不合法度。”赵王影摇头,道:“征募钱粮人力是他的自由,可要用于战场,那需朝廷同意,岂能全凭私人之念?若是如此,哪天有人造反,他不是也能随意资助?”

    “不用‘若是’,律法中有这一条,这已算谋反之罪了。”魏王信眼睛微眯,心思活络了起来。

    其余几王也立马沉默,再度看上那船上时,眼底藏着一抹贪婪。

    贪的是那女子?

    当然不是,而是甄氏!

    众所周知,甄氏和六皇子捆绑一体,而如今六皇子罹难在即,甄氏这头卷入争斗的肥羊即将失去庇护者……他们未必没有咬上一口、甚至干脆牵走的机会。

    “既然罪涉谋反,又让我撞上,我就没办法坐视了。”

    朱龙一声苦笑,很是‘无奈’地下令:“且将甄氏船队截停,车粮等物就地征入军中,事后我会书呈天子。涉事一应人等,全数拿下。”

    码头负责的校尉愣住了。

    朱龙瞪了他一眼:“未听见?”

    “是!”校尉点头,有些为难的问道:“那位皇子嫔怎么办?”

    “你不用动她,她自会过来,我会安排人送她入宫问罪。”朱龙道。

    “是。”

    校尉带着兵丁过去。

    果然,船上的甄婉看了过来,而后带着雨伞带着甲士走来:“太尉这是做什么?”

    “皇子嫔不知道,甄氏所为,事涉谋逆吗?”朱龙没有和她多言的兴趣,只是摆手:“去,护送她去见陛下。”

    一群兵丁立刻围了上来。

    “且慢!”

    喝声响起,皇甫韵到了,质问朱龙:“你要作甚?”

    朱龙一看皇甫韵、盖越就眼睛冒火,险些失态:“我身为三公,大军之帅,行事哪轮得到你一个妇人来过问!?”

    他手指皇甫韵,喝道:“军中事务,不容闲杂窥探,驱逐出去!”

    “我看谁敢!”皇甫韵即刻取出诏书:“有诏!”

    朱龙、五王同时变色,只得下马、行礼。

    “甄侯自愿资军,于公扶国、于私爱婿,特许之!”

    话很简短,却有效。

    “看来太尉拦不了我们。”甄婉道。

    “不对。”朱龙抓住了问题所在,道:“此诏方下不久,而甄氏征募人力钱粮,绝对在此诏之前!”

    “是这样?又如何?”皇甫韵反问他。

    “有诏合法,无诏之前,依旧是孤行谋逆之举。”朱龙道。

    甄婉似笑非笑:“太尉,敢问商户自征钱粮,是否算谋逆?”

    “自然不算。”

    “那此前甄氏之粮,也未曾送到军中,何来谋逆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