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八章李承乾势大 李二起疑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无垠石字数:2264更新时间:25/02/19 07:34:18
    李世民不是心慈手软之帝皇,但是面对所有士族门阀的发难,他不可全杀了。

    当然,他也杀不了。

    只要一动这些人,大唐境内,肯定会发生暴动。

    在朝堂上不能解决的事情,那就只能用兵事解决。

    士族门阀在一系列的操作下,都选择了忍气吞声。

    如今是他们发动致命一击的时候了。

    “此事,日后再议!”

    李世民碰了一鼻子灰,愤然挥手,转身欲要离去。

    “陛下,此事事关大唐国运,不能再拖,如是太子李承乾起兵谋反,那将会是一发不可收拾。”

    萧瑀抬头,高声道。

    “还请陛下尽早决断!”

    其余之人,也全部开口喊道,行逼宫之事,并未离去。

    “哼!”

    李世民冷哼一声,径直离去。

    “陛下这是要包庇太子忤逆之事吗?”

    崔挹很头铁,背靠崔氏,早就有了准备,如果到了此时,李世民还不问罪李承乾,那就只能鼓动民意了。

    李世民不加理会,心乱如麻。

    这是什么事?

    太子在做什么?真的想反吗?

    他一生都在致力于削弱士族门阀,好不容易打压下去一点。

    现在因为跨的步子大了些,让士族门阀反弹了。

    “各位,稍安勿躁,我去劝劝陛下。”

    右仆射长孙无忌上前,摆了摆手,稳住刚要暴走的人群。

    “国家兴衰,全托于国公你了!”

    韦挺几人抱拳,激动非常的人群,在此时也安静了下来。

    许敬宗头微微一缩,这是演戏。

    他指挥这些人,一个人鸟都不鸟他一眼,如今,长孙无忌一句话,比李世民都还要中用。

    这就是权势,背景和出生,他这个左仆射就是挂名的,有名无实。

    他就是被李承乾扶持起来的,很让氏族门阀反感。

    “韦大夫言重了,帝国之兴,乃是陛下武功所至。”

    长孙无忌颇为抗拒,但是且十分享受这种,挽狂澜于既倒的权势。

    长孙无忌刚一离去,程知节和尉迟敬德便对视一眼,也就紧随而去。

    现在明眼人,都看明,长孙无忌和这些人穿的是同一条裤子。

    太极殿的旁殿之中,李世民来回渡步,这真的是个难题。

    群臣进言,肯定都是八九不离十,他此时心力无比的憔悴。

    士族门阀士权的逼压。

    太子李承乾的迷之操作,是真不知道这些觉得都是谋逆之举,还是有意为之,真有了那谋反之心。

    孤家寡人,就是如此。

    一心要打压士族权力,巩固皇权。

    一心还要提防太子李承乾趁势而起。

    “陛下!”

    门外,传来了长孙无忌的声音。

    李世民深深吸了一口气,举目四望,也唯有这个大舅哥才是最值得信任的人了。

    亲儿子也不可信,这是李二亲身体验过的。

    “进来!”李世民轻语。

    “陛下,臣等求见!”

    只是慢了半拍,程知节和尉迟敬德的声音传来。

    “都进来吧!”

    见到三人,李世民沉重的心情也不由轻松了些许。

    好歹,现在能有几个站在自己立场上的人商量了。

    “说吧,太子所行之事,你们都知道几分。”

    李世民迫切的问道,目光扫过三人。

    “臣知道一点,太子所行之事,和他们说的也差不多,只是,在那群人口中,就变得十恶不赦了,臣认为,太子是从国家利益出发,所以才会如此。”

    “陛下你想啊,太子殿下站立平壤之时,才二万军士,对于那一万多战俘,若是不杀的话,定会是一个隐患,有可能会因此葬送大好局面,那战俘非杀不可。”

    程知节解释道,他知道更多的内幕。

    “继续说!”

    李世民对此也颇为认可,这是战略部署。

    “太子改制税收和田产,另留田产封赏,陛下也看出是为何了吧。”

    程知节反问道,很多事情,他们这些当朝大佬,都是心照不宣,都懂的。

    “卢国公所言,可能也是太子殿下的初心,这不过太子坑杀战俘、改革税制、分封官吏,都已经超出了其职权范围,非陛下要治罪于太子,而是法制礼制以及百官。”

    长孙无忌看似在说情,实在是对李承乾发动了致命一击。

    事实也就是如此,李承乾行事,在此时来说,就在大逆不道,谋反之举。

    不是一方帝皇,谁有权力如此。

    “而且,太子殿下不知道是有意,还是真的是事急从权,我们都未可知,臣以为,高句丽乃至百济都已经平定,应该立即召回太子殿下,否则若有人从中作梗,事态难以预料。”

    “征战将士十数万,将士新征百济、新罗以及高句丽军士,太子麾下起码有二十万精锐,我们不得不防。”

    长孙无忌再道,还是在话语之间,将李承乾定性为了谋逆。

    李世民疑心大起,之前的风言风语,在此时都汇集进入了他的脑海之中,左右了他的判断。

    “长孙仆射,太子是未来的储君,绝对不会行如此之事,反而臣认为,应当妥善处理此事,万不可对太子殿下进行怪罪,否则会适得其反。”

    尉迟敬德进言,看似粗人一个,但是实际非常细致,粗中有细。

    他对李承乾不是很了解,但是他却知道,如果现在把一个储君给问罪了,一定会让李承乾担忧,就算之前没有反心,也会起来反心。

    灭国之功,反而定罪,谁能受得住。

    “如果不问罪,百官怕是不会就此罢休!”

    长孙无忌再道。

    无任李世民如何的处理,都不是一个完美的方案。

    “你们说,太子有没有真的心存反意呢?”

    李世民突然间发问道。

    李承乾的态度,关乎到他最终的决定。

    没有反心的话,处理不妙,就又是一场巫蛊之祸。

    若是有反心,让李承乾领十数万兵甲而来,那又会是一场玄武门之变。

    人心难测,他们几人谁敢妄意。

    李承乾的操作,他们更看不动。

    而程知节在程处默的信件之中,也更是察觉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他此是更不敢妄加推测了。

    “这…”

    尉迟敬德和程知节都一时梗塞,人心隔肚皮,他们怎么敢保证呢?

    一个不好,就是包庇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