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独权四道 欲自立吗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无垠石字数:2239更新时间:25/02/19 07:34:18
    冬去春来,转眼之间,便已经来到了贞观十九年的三月份。

    寒雪融化,暖阳散落人间,但是还是吹散不了那一丝寒意。

    “各个要道都已经驻守重兵,渊盖苏文想要突破,必定会要付出大代价。”

    黑齿常之立于仇乙城的不远处,目视着这摇摇欲坠的坚城。

    “太子殿下已经占领了平壤城,给渊盖苏文留一条生路,不要让其发狂,不然鱼死网破,我军也不好受。”

    裴行俭淡淡道,局势尽在其的掌控之中。

    “末将这就通知下去,渊盖苏文的粮道被截断,城中早就没有了粮草,突围可能也就在这几日了。”

    寒冬时节。

    裴行俭和黑齿常之步步紧逼,将布防在外的高句丽据点一个个拔除,将他们都逼进了仇乙城之中。

    十则围之。

    但是裴行俭领的军队也只不过是与高句丽军力相当,是不可能将渊盖苏文围死在仇乙城中。

    “父亲大人,唐军之中传来消息,说平壤城已经被攻破,造成军心浮动,我军只能退回平壤城了。”渊男建说道。

    “晚上突围,留一万军士于城中牵扯唐军。”

    渊盖苏文壮士断腕,也唯有如此,才能为他们都逃离争取到足够的时间,不被一路追杀。

    仇乙城内,军士精神糜萎,眼神之中,戾气横生。

    渊盖苏文没有通知全军,而是让死士领着一万军士在死守。

    而主力部队,则趁夜色,出了北城门而去。

    “裴将军,末将愿领千人去追杀渊盖苏文。”

    黑齿常之请命道。

    渊盖苏文能骗过自己人,但是却都暴露在了唐军的眼中。

    留守的一万军士,确实也让裴行俭投鼠忌器,不敢全军压上。

    “将军多加小心!”

    裴行俭自然也不会放过这个追杀的机会。

    夜战与偷袭战,是黑齿常之的特长,对于溃败之军,黑齿常之没有半点负担。

    出了行军大营后,就领着一千精骑向平壤城方向杀去。

    “传令下去,围城,于城中之军,杀无赦!”

    裴行俭一脸的冷意,城中之军,早就该饿死了,但是却行非常手段才活了下来,那已经称不上是人了,是恶鬼。

    “诺!”

    金庾信也躬身离去,此战要灭了高句丽这最后的有生力量。

    ……

    “太子殿下,台山城、乌骨城等数十余城都向唐军投降,只余下了安市城和仇乙城那里还未有动静。”

    寒冬之时,不能行军打仗,但并不影响唐军的招降。

    国都被占,国王投降,他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投降呢?

    “就剩下两个坚城了,那就起不了什么气候了,上传捷报吧。”

    “百济、新罗和高句丽已经被我军所灭,尽归唐土,已划为成百济道、新罗道、平壤道和辽东道。”

    大局已定,李承乾将布置讲述了出来,要给李二进行一个汇报。

    “另外,此四道刚刚平定,还有反叛势力,需要大军镇压,征东军不回朝,本太子临时兼任四道尚书令,统领百济、新罗、平壤和辽东四道一切事务,亦不班师回朝。”

    刘仁轨的面色一变,划分州道、任命州道总管,这可都是皇帝才有的权力。

    李承乾如此做法,是给予人诟病。

    “太子殿下,如此不妥,我们应该先向陛下上传捷报之后,才由陛下任命划分才符合流程。”刘仁轨说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一来一回,起码要二三个月,难道这新打下的土地就不管了吗?”

    “你们都把心放在肚子里吧!如今我们兵多将广,钱粮充足,那些人不会乱说话的。”

    李承乾无所畏惧,出战之时,又和李二聊了那么多了。

    现在到了关键的时刻,应该不会有问题的。

    不过李承乾的那几个心腹闻言,都面面相觑起来,这是在暗示他们什么吗?

    “我等愿听殿下差遣!”

    李震、程处默都异口同声道。

    唯独刘仁轨当做什么都没有听到,但是任由他如何的镇定,额头上的细汗都出卖了他。

    “刘仁轨,你有今日,可都是太子殿下提拔的,莫不是不想报恩吗?”

    李震默目光不善,扫了刘仁轨一眼。

    “你们搞的这么紧张干嘛?又不是谋反,本宫就是在陈述事实,让你们放开手脚的办事。”

    李承乾一笑,打破了这尴尬的气氛。

    “刘仁轨,你不要想太多,本宫是储君,都是为了大局考虑,绝对不会发生那种事情,临行之时,陛下给予本宫便宜行事之权。”

    刘仁轨擦了擦额头上的细汗,躬身认罪:“还请殿下责罚!”

    有些事,不能点破。

    他不知道,这是不是太子殿下的试探。

    李震、程处默和李德謇心里也发虚,全家人都还在长安城之中。

    “何来责罚之说,放开手脚去做吧,百济、新罗、平壤和辽东四道的土地全部国有,整理户籍,按人口分配,实行包产到户,摊丁入亩。”

    高句丽必须要大破,李承乾要把这里的资源,全部重新分配。

    “敢问殿下,摊丁入亩为何?”

    李震问道,这是新的名词,他们闻所未闻。

    “摊丁入亩,是废除人头税,将百姓的税务与田产相挂钩,田产越多,上税也就会越多。”

    李承乾解释道,这就是与在百济实行的承包制互补,改变了税制。

    同时也是直击门阀大族的软肋,之前都是按照人头上税,门阀氏族就都隐瞒了人口。

    既然查不出人口,那田地是可以丈量的。

    这一切都是为了相对公平而出发,消除两极分化。

    在这被打碎所有制度了的高句丽和百济,是可以完美的实施。

    那些所谓的大姓都不敢冒头,冒一个,就会砍一个。

    “如此甚好,用不了几年,这里又会再次繁华起来了。”

    几人都是有见识之人,知道这两个政策一旦实施到位,那将会极大的刺激民众的生产。

    “战争已经基本平定,李震,你再安排十几艘战舰,前往本宫之前所说的南美洲寻找红薯和土豆,另外其他有空余的舰队,也向各个海域而去,开通海上航路。”

    制度的改革,只能是改善。

    想要彻底打改变现状,提高人口,那就得有高产量的作物引入。

    越发展,必先通路,海上航路,必要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