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张柬之赴任 铁军的处境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无垠石字数:2201更新时间:25/02/19 07:34:18
    他们走到很慢,李承乾与长孙无忌一边聊边走,直到玄武门外,才各自上了自己的车驾。

    “舅舅,不如移步东宫如何?”

    李承乾揭开了车帘,露出了半张脸,对长孙无忌发出了邀请。

    不管立场如何,长孙无忌现在还是立足于大唐的立场之上,尽心尽力。

    “不了,兵事最近太多了!还急于处理!”

    长孙无忌回言拒绝,也不知道是真的是事多繁忙,还是因为其他的原因。

    “殿下,我们现在去哪里?直接回东宫吗?”武行在车外低语着。

    “回吧!”

    李承乾感觉该做的也都做的也都做了,就看之后这些能不能起势了。

    而长孙无忌对于自己抛出的橄榄枝却是拒绝的,那么李承乾也知道如何做了。

    回到东宫之时,也已经过了晌午,而张柬之却一直等在东宫的大门前。

    确实,李承乾是大忙人,不卡着点,还是见不到的。

    “殿下!”

    张谏之躬身行礼。

    “谏之,你是有什么事吗?”李承乾笑道,他已经猜到了,应该是李二的封赏到了。

    活字印刷术如今已经问世,对于这批有功之人,是要进行封赏了。

    “此为感谢殿下栽培!”

    张柬之挥袖,对着李承乾行以大拜,他内心感激不已。

    圣旨已下,他被册封为了工部侍郎,正四品下的官职,这是实现了一次巨大的飞跃。

    他知道,要不是太子的原因,他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这样的逆袭。

    “不用拜了,本宫深知你之能力,假以时日,定会为国为民造福的。”

    李承乾上前几步,这张柬之出身不高,是可以任用之。

    就算他现在不提拔,以张柬之的才能也是能考进进士,从而步入殿堂的。

    张柬之因能力而步入相位,之后更是发动神龙政变,迫使武则天退位,让权重回归李氏。

    但是李承乾如此的提拔,也让张柬之进入了快进监,年纪轻轻就是四品大员。

    工部尚书之位,如今是李大亮,以张柬之如今的阅历是不足以担任。

    李承乾也是将活字印刷术的泼天之功,全部给了张柬之,才能让李世民任命他为这工部侍郎。

    “谏之,定不忘殿下所托,一定会尽忠尽职的。”张柬之说道,他焉能不知,李承乾为何要培养他呢?

    “谏之上任,东宫是该庆祝一番,武行,吩咐下去,今日大摆宴席。”

    李承乾转头,对着一边的侍卫道。

    “殿下,这怕是大大的不妥,毕竟除了我受封之外,崇文馆的其他学子,包括骆宾王也…”

    张柬之露出了忧色,虽说这背后,都是李承乾在操作,但是出现这样的一个结果,确实是让其他的学子难以忍受。

    在现在一众的崇文馆学子之中,也就是骆宾王的上限最高了,但是说到底,他最出名的也还是诗歌,并不是官途。

    “陛下也是有封赏的,只不过应该还没有到。”

    其他的封赏就是以物资为主了。

    毕竟说到底,这些学子也都只不过是打下手,有了留名青史的机会,就已经足够了。

    文曰:太子李承乾创活字印刷术,崇文馆学子共建之。

    踏!踏!

    正在此时,东一区街道上,一队骑兵踏马而来。

    原本喧闹的坊间,在此时也只闻马蹄之声。

    约莫有二十余骑穿行而过,步伐整齐,有一种莫名的震慑力。

    马匹之上的战士,衣甲显得十分的破旧,上面还有孔洞,那是刀剑留下的痕迹,乌黑的斑点残留在其上,好似冲洗不完一般。

    这许骑兵,并不是长安之中的那些守卫,而是来自于其他州的边防军。

    由于武庙的祭祀马上就要开始了,李世民更是严令每个州都要派代表来参加。

    他们的这一身戎装与繁华长安城显得格格不入。

    “将士很苦啊!”

    李承乾见到这一幕,也不由微微一叹。

    他现在看到的还是最好的行装了,毕竟他们要来京都长安参加大典。

    唐时,这些府兵也是非常之苦,如果能混到功爵也就会好些,如果不是,那也只能活一日算一日。

    后世之人,都只看到了盛唐的疆域辽阔,却没有看到,这都是一代人的负重前行。

    府兵是没有军饷的,除了马匹、刀、甲、弓等敏感器物是由朝廷提供外,其他的战争用物,以及生活的用品都是需要自己出资。

    也就是说,你为国家卖命,什么都不会得到,除非运气好,得到了军功,才会有赏赐。

    所有对外发动战争,得到的所有财物,都会流向了上层社会。

    这也就是造成了长安盛景的神话,是剥削内外所堆积出的巨城。

    这种基础不牢的虚假繁华,破灭的也是非常之快。

    人之所以会向往盛唐,那就是他万国来朝的霸气,却没有看到,这一份荣耀是建立在当时百姓的脊柱血肉之上。

    “走吧!”

    李承乾喃喃道,变得郁闷了不少。

    在他的潜意识之中,军人是最伟大的,无关其品级,因为就是他们在保家卫国,才有了如今的盛世。

    而在盛世之下,生活却是如此的艰苦,不打仗之时,就要务农,根本就没有半点优待的特性。

    所以李承乾要改变这一现状,也为了不使得大厦崩塌。

    张柬之见此,也不由皱起来眉头来,又望向了那穿街而过的骑兵,不知所然。

    “太子殿下,是为何忧心?”张柬之快步上前,还是忍不住开口问道。

    “你见过了那些府兵了吧?感想如何?”李承乾扭头问道。

    “威武雄壮,是一支铁军。”

    张柬之脱口而出。

    李承乾嘴角浮现出了一丝苦笑,张柬之也不懂。

    他虽然不是望族,但也是读起过书,请过私塾,自然不会懂得最底层的心声。

    他们这些文人都是张口闭口一个寒门,所谓的寒门,意思是上几代豪过,是豪门,现在只是没落了。

    而最底层的人,是居无定所,就像这些府兵一样,二十岁入伍,运气好的话,六十岁退休,战到哪里住哪里,被分派到哪里,就住哪里。

    对于他们来说,家都没有,哪里来的所谓寒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