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为什么蒙古人讨厌忽必烈?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吃两个柠檬字数:2093更新时间:25/08/04 22:52:28
    【明朝吸取了前朝灭亡的教训,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将首都迁到了北方的边防重地。】

    【这样就能更好的抵御外敌。】

    【但没想到最后却后院起火,明朝被自家农民起义军给端了。】

    ......

    永乐年间。

    朱棣回想起天幕播放过的若是他穿越到崇祯时期,能否挽救大明朝那个视频。

    明末时期确实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还有着清兵大举入侵。

    然而,明朝灭亡的原因,要从这些起义中透过现象看本质。

    首先是一些客观原因,后人常说的明末处于小冰河时期,天灾不断,粮食减产,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面对天灾,朱棣也毫无办法。

    不过,他却可以未雨绸缪,派人去海外寻高产作物,再研究其增产之法。

    但明朝的灭亡,更在于那些主观上的积弊与沉疴。

    官员体系腐朽,贪污成风,党争不断。

    明朝后期的皇帝们,大多昏庸无能。

    宗室人数庞大,尾大不掉。

    国库亏空,朝廷多次加重赋税,使得民怨沸腾。

    再加上外敌入侵。

    明朝末期的处境,可谓是岌岌可危。

    种种原因加在一起,即使雄才大略如他,也难以在短时间内为明末翻盘。

    ......

    【到了清朝,清朝的皇帝觉得自己吸取了所有前朝的教训,处理好了一切内忧外患。】

    【他们自信到把来做生意的外国人都给赶走了,开始闭关锁国。】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在海的那边,工业革命正如火如荼的展开。】

    【等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列强的坚船利炮打的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了。】

    【洋枪洋炮的轰鸣声,震碎了他们天朝上国的美梦。】

    【最终,清朝被革命党给推翻。】

    ......

    乾隆微微颔首,神色间满是自得。

    清朝的制度,在所有华夏的王朝中可不是最完善的吗?

    科举制度早已成形,人才众多。

    高产作物广为种植,仓廪充实。

    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国库充盈,国内河清海晏。

    如此种种,难道还不足以让他有自负的资本吗?

    难道他不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中,最完美的吗?

    只是他万万没想到,在未来还有大洋彼岸的人,坐那么老远船过来攻打他们罢了。

    ......

    李世民认同天幕的说法。

    清朝是亡于固步自封,更亡于没有骨气。

    别的朝代在末期还会想尽办法自救,实在没有办法甚至会以身殉国。

    而清朝的那些行为,在他眼中,无异于直接给西方人当狗。

    对西方列强曲意逢迎,妄图通过妥协退让换取一时安宁,到头来却连一丝一毫的好处都未曾得到。

    李世民轻轻哼了一声。

    真是活该清朝会亡!

    ......

    【所以,面对各种问题时,不能只看表面。】

    【要洞察本质,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此时,弹幕弹出。

    “清朝是想的最周全的,就是没考虑到还有洋人。”

    “再好的制度也是人来运行,而人有私心。就这么简单。”

    “因为任何一种制度,在创立的时候无论有多么完善,只要运行了一段时间后都会被有心人琢磨出来漏洞。”

    “事物是动态发展的。平庸之人掌权后,是跟不上变化的,而血缘传承制度决定了庸才的必然出现。”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财富和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只要土地和财富不过于集中,一般都没事,只是这两点做起来太难了。”

    “八字真言。生于忧患,死于哀乐。”

    ......

    弹幕飞速跳动,各朝皇帝看得眼花缭乱。

    后人都在分析着问题的原因。

    他们深知,问题是解决不完的。

    所能做的,唯有不断摸索前行,降低出现问题的概率。

    而诸多的历史经验教训,让他们更加明白了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落后就要挨打。

    在各朝古人的思考中,下一个视频开始播放。

    【为什么蒙古人讨厌忽必烈?】

    ......

    各朝古人脑袋上都缓缓升出来几个问号?

    忽必烈不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吗?

    他带着蒙古大军杀进中原,抢了汉人的江山。

    中原物产丰富,比那苦寒之地的草原好的不是一星半点。

    结果忽必烈还被自家族人讨厌?

    这不合理啊!

    在各朝古人的不解中,视频正式播放。

    ......

    【忽必烈杀的蒙古人,甚至比朱元璋杀的还要多。】

    ......

    洪武年间。

    视频的第一句话,就让朱元璋懵圈了。

    哈?

    他杀了很多蒙古人?!

    朱元璋猛地摇摇头。

    哪有这回事!

    他推翻元朝后,中原大地上确实滞留了大量蒙古人,其中还有约莫十万蒙古女子。

    他恨元朝末期的蒙古人不假,但他并未因此大开杀戒。

    为了稳定明朝初期的局势,他煞费苦心,颁布了一系列法令。

    这些法令要求蒙古人改用汉姓、学说汉语、改穿汉服,还规定蒙古女子只能嫁给汉人等等。

    对于那些不想留在中原的蒙古人,他还给了他们回草原的粮草。

    至于选择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只要他们安分守己,愿意服从明朝的管理,也能在中原安居乐业。

    想到这里,朱元璋忍不住挺直了胸膛。

    他这么做,无非就是想减少矛盾冲突。

    若是将蒙古人悉数汉化,那可比屠杀他们来得高明!

    而后,朱元璋似乎又想起了什么。

    忽必烈杀蒙古人,是为了争夺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