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9章 如今大明最缺的是时间

类别:历史军事 作者:疯狂十三姨太字数:2262更新时间:25/09/08 06:22:52
    听到魏武说的这番话,朱标的嘴角弯出一抹微笑。

    “放心,大哥不是反对修建铁路,只是多了解一些,才知道将来如何规划更好。”

    “另外,既然你说起了路引的事情,正好我这边也有个消息告诉你。”

    关于路引的事情魏武很早就提过,这件事朱标很清楚。

    现在听到魏武再次提起,正好他也了解具体情况,于是直接给了魏武一个答案。

    “放心,这件事父皇已经在朝堂上商议过了,要不了多久就会对天下公布的。”

    听到这句话,魏武脸上露出了微笑,虽然人口流动起来的结果只能用好坏参半来形容。

    但就以目前大明的情况来说,其实利大于弊,能够有效的刺激经济和建设。

    如果没有摊丁入亩取消丁税,魏武肯定不会建议取消路引,那会出现大批量的流民。

    但现在大明一切都在朝更好的方向发展,将来大明的疆域也会变得更加广袤。

    在本地生活不是很好的百姓,也可以去其他地方谋生,也许能有更好的出路。

    就比如将元蒙打败之后,东北那边大片大片的黑土地,有哪个农民不喜欢呢!

    看到魏武脸上的表情,朱标也跟着笑了起来,随后才继续问起铁路盈利的事情。

    “小武,你刚才说了,给商人特许权,也就是说除了客运之外,货运也是盈利点,对吧!”

    “是的大哥!”

    魏武点点头肯定了朱标的话,然后便说起了铁路的第二个盈利点。

    “除了客运之外,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货运,比如粮食、矿产、木材、石料等等!”

    “一切可以作为商品销售贩卖的东西,都可以通过铁路运输,甚至包括河鲜海产。”

    “在经过腌制之后,这类食物不用担心腐坏,也可以通过铁路运送到其他地方贩卖。”

    其实关于河鲜海产的事情是魏武临时想到的,但他觉得这个确实有必要说一下。

    所以接下来魏武又再次说起了这方面的事情。

    “大哥,你也知道,居住在海边的渔民没有太好的土地种粮食,生活比较艰难。”

    “只要有商人去收货,那么沿海渔村的百姓也可以通过捕鱼多赚一些钱补贴家用。”

    “居住在内陆的百姓大多没有吃过海产品,这个可以当做特色,扶持渔民脱贫。”

    朱标没有在意魏武突然将话题说偏,反而非常赞同魏武的想法,这确实是一件好事。

    见朱标也赞同自己的想法,魏武再次露出笑容,随后再次回归正题。

    “至于这些货物运输的费用,就按照货物的重量和目的地的距离制定,建立收费标准。”

    “打个比方,用吨来做单位,每吨货物应该收多少钱,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加算距离费用。”

    “具体该如何定标准,这个可以先测试一下运行成本,再由朝廷商议决定。”

    说到这里,魏武停顿了一下,沉吟了片刻才继续说道:

    “除了这两点盈利之外,还有不少隐性好处,比如朝廷可以利用铁路开办邮递项目。”

    “收取少量的费用,替百姓运送家书信件之类的东西,或者是一些体积不大的物品。”

    随后,魏武又专门将后世的快递和物流等业务,简单和朱标描述了一下。

    原本是想用镖局来举例的,但他突然想起来,镖局这种机构最早的雏形是万历年末才出现。

    朱标听完也觉得这个邮递项目大有可为,能够给百姓提供相当程度的便利。

    关键是信件这方面,铁路的速度可比八百里加急快多了,有利于传达紧急军情。

    而且还可以给为大明戍边却思念家乡的将士更快送达家书,可以说全是好处。

    就在朱标这么想的时候,魏武接下来的话也证实了他的想法是对的。

    “铁路的作用除了投送兵力,还有信息的传递,马匹的体力限制了它无法长时间奔跑。”

    “但火车却不一样,火车不需要休息,一天十二个时辰可以说基本都处于行驶状态。”

    “一千公里的路程,就算八百里加急也需要三四天时间,但火车只要一天就能抵达。”

    关于铁路的问题,说到这里也就差不多了,于是魏武最后下了一个总结。

    “铁路对国家来说,不仅仅只是工具,而是控制国家经济血液流动循环的系统!”

    听到这句话,朱标也明白关于铁路的事情,魏武已经说的差不多了。

    所以在魏武说完后,朱标缓缓点头,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关于铁路的问题,确实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回京之后我会和父皇拟定一个框架出来。”

    魏武也知道,这种大工程不是随随便便就定下来的,所以也心中并不着急。

    而且以他对老朱的了解,这种好东西是肯定不会放着不用,只是需要时间安排。

    毕竟如今大明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摊丁入亩的国策正在如火如荼的推行之中。

    姚广孝投奔北元又勾结白莲教,现在的大明可以是既要盯着内忧,也要防着外患。

    所以科技院那边,所有的机床基本都用在了制造步枪上面,数量越多越好。

    同时还有蒸汽船的改造工作,作为海上运输的重要交通工具,它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特别是蓝玉在倭国传回大捷的消息,蒸汽船也在文武百官面前证明了它的能力。

    再加上老朱知道海外还有大量的土地和资源,同时早就决定了要将皇子分封海外。

    蒸汽船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所以即便倭国已经打下来了,改造工作也没停止。

    而这还仅仅只是改造工作,事实上科技院已经在着手铁甲舰的设计工作了。

    有魏武这个挂逼存在,科技院就等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做什么都会变得更简单。

    而且魏武上次获得了后世的教材,并且将里面的核心内容传授给科技院的工匠之后。

    他又在科技院里专门安排了一个屋子当图书馆,将他获得的相关书籍全部放在里面。

    当然,都是经过他改编,尽可能的去除掉和后世相关的信息,只留下知识层面的内容。

    宋忠和科技院的技术人才们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可以说是每天忙的脚不沾地。

    他们每时每刻都处于进步状态,所以无论是大明还是科技院,都抽不出额外精力了。